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综述:中科院“实验3”号南海科考“满载而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6/2012 18:4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实验3”号科考船三亚9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历时整整1个月、总航程超过5000海里、纵横贯穿中国南沙和西沙两大海区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综合科学考察船,6日完成2012年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夏季航次科考任务全部海上作业后,抵达三亚抛锚休整并进行本航次海上科考总结。

  南海科考“满载而归”

  南海海水温、盐、深度(CTD)剖面观测数据和海洋剖面湍流观测数据、走航式海流观测数据、潜标观测数据、海底地质泥样、海洋浮游生物样品、海洋沉积物样品……“实验3”号此次南海科考可谓“满载而归”。

  在南海南北海域采集到这批关于南海物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海底地质等要素时空分布的大量第一手科考数据和样品,将为中国有效管理南海这块“蓝色国土”、科学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南海资源奠定重要基础。

  本次科考任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所陈荣裕高级工程师表示,这次南海科考作业所获丰富数据与样品,上岸后将进行后续样品处理、数据分析,以进一步研究掌握南海资源环境状况的精确资料及其科学规律,为海洋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全球变化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南海断面科学考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是一个受全球气候变迁影响十分敏感的区域,是研究全球变化区域性响应的理想场地;南海南部海区深层水与西太平洋有着持续稳定的水交换,对研究多年际及以上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过程有重要作用。

  他说,南海科考既是海洋学科前沿科学探索的基础,也具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既可促进热带海洋科学和区域海洋科学发展,又为中国有效管理与保护南海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域各类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各科考组任务进展顺利

  “实验3”号本航次科考队队长、中科院南海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秘书吴泽文称,这次科考任务实施比较顺利,任务期间,各组科考队员努力克服恶劣海况影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是科考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

  科考队由水文气象组、地质组、生物组、化学组等组成,其中,水文气象组的队员和科考项目最多,该组组长、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站长助理黎大宁说,水文气象组整个科考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完美,包括6套潜标投放、75个大面观测站的CTD(海水温、盐、深度)剖面观测、60个站点湍流剖面观测、全程走航式海流观测、全程GPS探空气球观测、全程自动气象站观测等科考项目均按计划顺利完成,通过后续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将重点为南海土台风监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地质组长、中科院南海所陈翰博士说,由于海况恶劣及绞车设备老化等难以预估的客观因素,本航次完成9个站点的海底地质采样任务,基本完成项目设计的地质科考任务,个别未实施地质采样的站点,可通过后续科考航次完成。地质科考作业采集样品,将用于南海现代和地质历史时期海底环境演化的研究与分析,以深入了解南海底质现状,为油气资源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生物组本次科考在海水采样、浮游生物拖网采样方面都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该组组长、中科院南海所海洋学生态学副研究员柯志新称,通过后续实验室的处理分析,将主要开展南海浮游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的研究,探索研究超微型藻类对生物固碳的贡献,综合分析南海生态系统季节变化规律,为南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化学组组长、中科院南海所副研究员周伟华说,化学组本航次也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科考项目主要包括南海海水同位素样品采集分析、南海海区环境评价研究、南海海区营养盐分布状况调查分析、南海底栖生物样品采集等。通过后续实验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可望得到南海海洋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数据,促进全面了解南海海洋环境及其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

  构建开放合作科考平台

  “实验3”号此次南海科考,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厦门大学等均有科考队员随船参加,共同构建出开放合作的海上科考平台。

  南海分局科考队员高科文、徐志斌介绍说,他们本航次实施南海浮游生物拖网采样24个站点,每个站点拖网2次,海底地质泥样采集6个站点,科考项目包括南海底栖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沉积物等海上现场采样,后续将开展种类鉴定、数据分析、样品处理等实验室研究工作,主要用于南海中南部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服务。

  去年曾参加南极科考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研二学生曾健称,厦门大学同位素海洋化学课题组这次共派出5名队员参加南海科考,共完成30个站点海水采样,对采自南海表层至1500米深共约1500升的海水进行现场处理,主要为探究碳、氮在整个南海海域中所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他认为,海上现场采样是研究海洋科学的必要手段,也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唯一途径。“惟有来海上走一遭,让波涛骇浪见证自己的辛勤付出,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海洋科学工作者”。

  “实验3”号船长李友光返航广州后,又即将率船出海执行新航次科考任务。他指出,本航次科考任务中间阶段,根据海况和天气预报及时调整原定航线计划,避开台风影响,使得海上科考作业节奏紧凑,大大节省了时间,“所有科考作业站点一个不漏,全部完成,实现了这个航次科考任务的预定目标”。

  本科考航次遇到包括躲避台风、涌大浪急等恶劣海况在内的很多困难,“但在南沙作业海域,有不明国籍军机非法进入中国南沙低空绕飞科考船,干扰科考作业还是第一次碰到,对此应该高度警惕!”李友光提醒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