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通讯:广西阳朔村民:白天下地 夜晚登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1/2012 19:14: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桂林9月1日电 题:广西阳朔村民:白天下地 夜晚登台

  作者 杨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渔夫装扮的徐全发与五位穿着侗、苗、瑶、壮少数民族盛装的少女缓缓走上舞台。

  “尊敬的客人,你们好!我叫徐全发,是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人,我是打鱼的,我家养了六只鱼鹰,每天晚上我都要和鱼鹰一起打鱼,点起油灯,大家都叫它漓江渔火……”

  这样的台词,自2003年3月广西桂林阳朔县《印象 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试映以来,作为报幕员的徐全发已连续说了9年,3000多场。

  一句简单的台词,给予徐全发的不仅是每天登台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提高。

  “之前日子太苦了。自从我做了报幕员,2003年开始,我每个月有六七百元的工资,去年每月能拿到1500到2000元。”说到前后生活条件的变化,徐全发不胜感慨。如今他不仅帮两个儿子盖楼、娶了媳妇,也翻新了自家的老房子,“现在能住上几层的楼房,以前连做梦都没想不到。”

  在阳朔,像徐全发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他们白天忙农活,到了晚上聚集漓江之畔,参与《印象 刘三姐》的演出,在农民和旅游工作者的双重角色中自由转换。

  在这部由张艺谋执导,以远方的群山、天上的烟云、脚下的漓江为背景的中国首部全新概念“山水实景演出”中,整场演出750多名演职、后勤保障人员,有400多人是像徐全发这样来自周边自然村的农民。

  演出运作公司的工作人员韦志文告诉记者,这些农民要做的就是把点渔火、划竹排、养鱼鹰这些日常生活熟悉的劳作场景,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上展示给游客。作为回报,每人每月可领到700元至上千元工资,甚至参加演出的水牛每月都有400元的“出场费”。

  白天不耽误农活,晚上还可以轻松赚外快,村民们对旅游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还在舞台周边做起小生意,开办餐饮摊点,出售小食品、纪念品,出租望远镜、雨衣、棉衣等,每年可从《印象 刘三姐》的演出中直接或间接获利600余万元。

  一些家庭丈夫做筏工,妻子做导游,农忙时回家干活,旅游旺季变身旅游工作者,每月定期从公司领取工资,仅一名筏工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

  据中共阳朔县委书记谭峰介绍,阳朔作为全国旅游强县,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通过务农和服务旅游双重身份的转换,2011年全县农民年均纯收入超7000元,接待国内外游客9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8.6亿元。

  “现在生活好了,鞋子也不穿几十块的了,儿子给我买的鞋子都得1000多块。”说话间徐全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