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尴尬的大学生“村官”:其实不想走 其实我想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1/2012 18:0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23日上午,9对来自江苏无锡的大学生村官在无锡梁鸿湿地公园内举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中西合璧的集体婚礼,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接受现场观众的祝福。中新社发 李一芳 摄  


 

    4月12日,安徽歙县武阳乡洽河村主任助理、女大学生村官周群,在春光烂漫的田野里与村民畅谈春播计划。吴建平 摄  

  

  中新社太原9月1日电 题:尴尬的大学生“村官”

  作者 吕玮

  “我们算什么人,该往哪儿去?”这是山西吕梁山大学生“村官”赵伟的困惑,与他一样“纠结”的还有同为“村官”的数万大学生。

  大学生“村官”,是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职务。2008年开始,这一方式在中国内地全面实施,有人将之称为“新一代知识青年下乡”。

  为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中国1999年启动高校扩招计划,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较98年增长48%,之后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几年之后,大批学生毕业,这项本为缓解就业压力而实施的“应急”之策,带来了新的就业难题。

  大学生村官制度应势而生。它不仅有让年轻人深入了解社会,为农村工作提供人才支撑的含义,也有缓解近年来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就业难题的意味。

  山西省在2006年提出5年内“为每个村、每个社区选配一名高校毕业生担任干部”的计划,并在2009年率先成为中国内地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的省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已达29万人之多。但“应急”之策并未有完善的规划,3年选聘期满后,大学生“村官”的“去留”,成为这些“村官”们心头的困惑。

  2008年夏天,赵伟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时,大学生“村官”还不多见,“当时很热血,觉得大学生‘村官’是很新鲜的一个词。”最让他动心的,是当时学校老师的那句:“大学生村官是政府公务员的后备力量。”

  “有一种光环吸引我。”赵伟说。成为“村官”后,“其实就是日复一日地走街串巷,调和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至今唯一令他欣慰的就是整理好乱了多年的村务、党务档案。

  这与他起初要为村里办合作社、兴办设施蔬菜园、带领村民致富的“宏愿”相差甚远,加之不能理解土生土长的村干部间的矛盾,赵伟直言:“我有点不适应。”而与他一起“下乡”的几十个“村官”里,有的未到任期便走了,其余或考录公务员,或自主创业,或继续深造。

  2011年,赵伟结婚。夫妻的两地分居、今年初妻子的怀孕更让他对前途多了一份担忧。“在村里任职却没有正式的身份,感觉总是‘村外人’;两千出头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都难,何谈妻儿?”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近日全部完成,其中就有4名大学生“村官”当选。

  但据当前一项公开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八成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境遇尴尬。在他们看来,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深造是光明的前途,留任村干部,只是一个跳板。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留在农村有前景。

  “其实,村里真的需要有知识的人。如果当时政策环境稍微好一点,我还是愿意选择留在村里。”年近而立之年的杨刚(化名)曾是山西阳曲县一名山村村官,2010年他考取了山西省直某机关公务员,目前拥有安稳的生活。

  “那里有干净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纯粹的人。”谈及曾经的“村官”生活,杨刚仍怀念那里的人和事。

  赵伟同样有点不忍心离开,“对村里人真是有感情。农村虽没有城市灯火阑珊,村民却那么可爱。你为他们办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他们都会很感激。每年过年时,村里的大娘都会给我手工缝制鞋垫。”

  2011年底赵伟被选为村支书。“可没带他们干出点眉目来,有点不甘心。”他说。

  目前,赵伟每天忙完手头的工作,就熬夜看书,积极准备参加市区各类招考。

  “不管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在孩子出生之前,我能回到市里。但在走之前,千万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给这几年的青春一个交代。”

  山西屯留县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大学生村官对记者说:“我愿意留在农村,那里目前缺乏有知识的人,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服务,期待能让更多农民获得就业机会。”但同时他也在等待,“没有编制,在村里名不正言不顺,我们一直在守望国家政策倾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