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南水北调东线十年治污路:“酱油湖”成清水走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7/2012 10:0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7月的南四湖,湖面碧波荡漾,水边芦苇丛生,船桨划过水面泛起洁白的浪花,不远处几个渔民在撒网捕鱼。难以想象,9年前的南四湖,还是水草不生、鱼虾绝迹的“死湖”。南四湖治污是东线治污的一个缩影。

  2012年7月的南四湖,湖面碧波荡漾,水边芦苇丛生,船桨划过水面泛起洁白的浪花,不远处几个渔民在撒网捕鱼。难以想象,9年前的南四湖,还是水草不生、鱼虾绝迹的“死湖”。南四湖治污是东线治污的一个缩影。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十年路

  10年前,当众多权威人士断言南水北调东线治污是流域治污“世界第一难”时,沿线的江苏、山东两省以壮士断腕般的勇气与国务院签下了治污“军令状”。

  10年后的今天,两省输水干线水质“基本从V类或劣V类达到Ⅲ类标准”,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这一堪称改写流域治污历史的奇迹何以成就?其背后付出了何等的艰辛?最近,本刊记者赴东线工程鲁苏境内沿线进行了调查采访。

  “来,喝一口微山湖的水吧!”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里的这句歌词,让微山湖家喻户晓。

  作为长江水北上的必经之地,广义的微山湖即南四湖成为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和重要调蓄水库。然而,这个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因遭严重的工业污染,曾沦为鱼虾绝迹的“酱油湖”。“过去几乎全是劣V类水。”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波向半月谈记者介绍,南四湖承接了苏鲁豫皖4省32个县53条河流的来水,且无入海通道,哪条河流治不好都会影响湖区。

  劣V类水即意味着人体不能接触的“死水”,当地百姓更有传说,“酱油湖”边密集的蚊蝇能让村里的牛窒息而死。

  “来,喝一口微山湖的水吧!”如果在10年前,说这句话的不是超人就是想害人。然而在2012年7月18日,浩瀚的湖中央,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丁德超从湖中舀起一试管水,热情地邀请记者“尝鲜”。“别怕,现在这水可以直接喝,只不过有点泥土味。”见记者半信半疑,他笑了笑,仰头就将试管中的湖水喝了下去。

  “如今,南四湖的水质已经全面稳定地达到Ⅲ类标准。”微山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德强称,多年未见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重现湖中。张波形容:“2000年左右,南四湖流域53条河流,要找一条有鱼的河很难;现在要找一条没有鱼的河,同样很难。”

  在南四湖最北端的济宁市北湖人工湿地,连片的10万亩荷花在骄阳下肆意地开着,一米多高的芦苇丛一望无际,野鸭嬉水、雁鹭纷飞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这片湿地不仅成为济宁市的绿色名片,更是山东“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错把徐州当杭州

  碧波万顷的云龙湖、绿树葱茏的云龙山,间或点缀着几乎一尘不染的街道和住宅小区。这是如今徐州这座绿色宜居之城的一景。从全国闻名的“煤都”到山水相依的“绿城”,不少游客甚至发出“错把徐州当杭州”的感慨。

  位于南四湖南端的徐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在江苏境内的最后一关。而作为一个曾以水泥建材、电力、煤炭、化工为四大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其治污面临的困难远大于沿线其他城市。

  “以前这里煤灰漫天、污水横流,住在附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现在环境好多了,让我们搬我们还舍不得走呢。”徐州市鼓楼区李沃村居民丁艳住在丁万河边,谈起这条河近年的变化,她激动不已。丁万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支流之一,过去散布着众多煤炭、河沙、农药、化肥等散货码头。

  “10多年来,徐州果断关闭了100多个散货码头,并着手建立亿吨大港。在治污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南水北调局局长冯正刚说,治污之初,很多人对徐州Ⅲ类水出境没有信心,一是担心流域内企业会大规模搬迁、破产;二是历史欠账多,城市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薄弱;三是当时在治污体制机制上普遍是“九龙治水”。

  为了建设清水走廊,确保清水北上,徐州市除了按江苏省统一部署推行“河长制”外,还重点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破除条块分割,率先将城市所有涉水管理统一于水务部门;同时建立了重点断面达标风险抵押金制度,凡辖区内重点断面不能达标的县(市、区),没收相关负责人交纳的风险抵押金,并通报全市,实行最严厉的考核问责。“这一招,对区县一把手的触动非常大。”徐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斌说。

  目前,徐州市南水北调6个考核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从1%跃升至3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并位居江苏省第一。产业结构由“重”变“轻”,层次也由低变高,四大支柱产业已经转变为工程机械、食品加工、新材料和商贸物流。

  自我“革命”革出了科学发展的力量

  “中国南水北调东线治污与美国加州的北水南调治污不可比,与欧洲的莱茵河治污模式更有显著的不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司长石春先评价,发达国家的流域治污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后期,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而我国则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治污的同时必须考虑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这无疑对鲁苏两省治污形成了巨大挑战。

  “流域治污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发展中地区不可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治污模式。如何既确保水质安全,又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东线治污需要破解的难题。”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这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自我“革命”。

  然而,要想让流域内的工业企业这些污染大户加入这场“革命”,谈何容易。要从污染最重的造纸行业入手,更是难上加难。当时,山东省内造纸厂700多家,遍布各流域,排污量占了全省排污量的70%,一家厂就能染黑一条河。

  “山东环保是疯子!”2001年,当张波提出到2010年省内造纸业污水排放COD(化学需氧量)含量降低到100mg/L的目标时,反对声不绝于耳。全国造纸行业协会更有人放话,要求山东的同行们“顶住”,否则“全国的造纸业都完了”。因为,当时环保总局制定的标准为450mg/L,是Ⅲ类水质标准的20倍。

  但山东顶住了压力。从2003年起,用8年时间、分4个阶段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由行业标准向“最严”流域标准的过渡。到2010年,造纸行业COD排放量比2002年减少了62%,仅剩的10家大企业产业规模却是原来700家的3.5倍,利税是原来的4倍。

  这一降一升,同样成为老工业基地徐州转型的最佳证明。10年间,徐州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0%,工业污染物年均下降6%。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让当地企业逐步实现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十年治污风雨路,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更需要坚持。“东线治污依然任重道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程殿龙介绍,沿线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如何稳定并继续扩大现有治污成绩,形成长效的部门区域协调机制,确保在2013年下半年顺利实现清水北送,还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半月谈》2012年第15期,记者 邓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