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专家称滇池收生态保护费是将环保责任转嫁给游客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6/2012 15:2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家称滇池收生态保护费是将环保责任转嫁给游客

  

  媒体曝出,昆明市拟对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的五华、盘龙、官渡、呈贡、晋宁等6个县区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按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拟开征滇池生态资源保护费。之所以如此,在云南省政府关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草案)》作出说明,目前滇池综合治理资金缺口达到了80%。所以昆明滇池拟对游客征收生态保护费。

  此事迅速招来热议。专家指出,我国很多江河湖泊都面临污染治理资金短缺,当地政府如果以生态保护的名义向旅客收费,实质是地方政府把环保责任转嫁给游客。

  据《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显示,滇池治理“九五”期间完成投资25.3亿元,“十五”期间投资31.7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183.3亿元。然而人们看到的是滇池污染依然,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滇池的污染,一方面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有关,但另一方面,与该地相关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滞后,城市排水管网不尽完善,雨季行洪污水治理不当,造成湖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不无关系。根治滇池污染,有赖于当地政府科学规划,有效治理,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人力物力投入,而这不该由远道而来,仅住寥寥数日的游客一方买单。游客在旅行目的地消费时,就已直接或间接向当地交税,而这笔税金的用途自然包括当地环境治理支出,为何还要被另外收费?

  就算征收保护费,环境保护的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撇开当地治理怠惰不谈,绕过滇池周边企业和居民不收,只拿游客开刀,未免有推卸责任之嫌。

  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看似不多,但背后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却远不止这10元钱那么简单。因为拟征保护费一事并非昆明孤例,该市有关部门就表示,对滇池旅客征收生态保护费的想法是借鉴云南大理、玉溪等地收取湖泊治理资源保护费的做法。

  而这样的做法暴露出来的问题便是,当有关方面在一些本该免费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上面临资金缺口时,当税金收入无法支撑这些开支时,有关方面并不去想如何节流,如何缩减不必要的三公开支,在酒桌上少摆几瓶茅台,而是巧立名目,以各种各样的“费”为名,以费代税。根据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并无自行开征新税的权力,于是有的地方便以各种各样的“费”来弥补收入,将本该由税金支撑的免费公共服务,以各类收费名义有偿提供。而这些费用不仅如何开征,如何征收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怎么花掉的也常常不明不白。倘若有关方面难以在立法层面限制和规范地方政府收费权限,在看个湖都要交“保护费”的今天,还有什么“保护费”不会被巧立名目向百姓征收?

  就在去年年底,昆明市爆破了自己仅使用了16年的地标性建筑——政府大楼,不知道在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尚且设置成70年的今天,仅仅用了16年的政府大楼缘何被弃之如履。难道说有钱给自己换大楼,却无钱为滇池“换换水”?如此情形,怎么让远方来的客人们相信,即便真被收了10元“滇池生态资源保护费”,这笔钱也能一分不少不打折扣地花在滇池的生态保护上?(文/赵昂 摄/布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