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8月24日电(刘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端的冕宁县,是中国革命老区,当年著名的“彝海结盟”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四川省凉山州建州60年前夕,本网记者一行来到了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在离村不远处的山路上,记者看了一片整齐划一的居民建筑群,位于山水之间,宛如诗画。
当地曾有“有女不嫁峡口湾湾(建设村)”的说法。如今的建设村,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洋楼,门外还有自家小院。记者来到一户村民家中,看到地板上贴着漂亮的瓷砖。沙发、彩电、茶几、橱柜、床品等家具一应俱全,和城市居民的装修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想不到这是一个乡村,一个扎在大山深处的小乡村。
“我们家4口人,房屋将近200平米,新房子是07年开始建,除去政府给的补贴,自己花了18万,装修花了30多万。新房是去年上半年完工,我们今年2月就搬进来住了”。村民刘晓燕高兴的带着记者参观了一圈。
在村中慢步行走,感受着田园气息。整个建设村的每户房顶装有太阳能。流动的水渠贯穿村里的各个角落,水面上还有熙熙攘攘的鸭子游来游去。
每户民居大概相隔10米左右,丝瓜、玉米、卷心菜等环绕四周。露天游泳池和池边的烧烤成了炎热夏季村民们最佳的休闲场所。
在建设村的正中央是综合服务中心,摆放着村民自己做的鞋垫、围裙、画布等手工艺品。在服务中心的一层东侧设有“农家书屋”,里面存放着诸如法律、文化、历史、农业科学等方面的图书供村民学习。记者翻开厚厚的借阅登记册,里面记载着每一位村民在这个知识天地中的手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村能有如今的面貌,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金洪元。金洪元自己开办的公司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当2010年再次当上村支部书记后,探索出了一条“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新模式,通过土地、产业和资金的复合性转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金洪元建立了专业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按每亩1000元保底价将农户的零散土地量化入股,全村420户流转土地达到1320亩,占总面积的87%。
“农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村十分重要。下设种植、养殖、投资开发等公司,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现已建成120亩蔬菜大棚、800亩优质核桃园、1800亩优质水果基地和存栏2000头生猪的集约化养殖场。
金洪元以村集体为单位,通过村民集资入股等方式,兴办了水电、劳务、运输、设备租赁等企业。目前村民已累计入股6700万元,2011年村民分红达到了800多万元。
建设村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农家餐饮等乡村特色旅游经济。今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旅游收入超过150万元。
建设村正在规划新建幼儿园、运动场、医院、超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可与城市的大型居民社区相媲美。
据建设村负责人介绍,目前全村约7.6平方公里,包含了5个组的483户1804人,耕地面积2130亩。村民已经入住的房屋是村里的一期工程。二期会添加车库,每位住户面积将达到245平米,三期则会达到300多平米,目前二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争取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