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农往盐岭上扒盐。 窦跃文 摄
盐农正在烈日下劳作。 窦跃文 摄
中新网盐城8月1日电(于从文 窦跃文)“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炎炎夏日,当很多人在享受空调带来的丝丝凉意时,海边晒盐人却要顶着高温出门劳作。8月1日,记者在江苏最大的盐场,有“东南第一大盐场”之誉的灌东盐场,感受晒盐之苦、盐农之累。
晒盐是靠天吃饭的工作,虽说一年四季都可以晒盐,但是阳光最猛烈的7月、8月、9月,对晒盐人来说是黄金季节。在灌东盐场浦港工区的一处盐田,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几位盐农头戴斗笠,脚穿靴子,正在盐岭上扒盐。每人的脖子处都披着一条湿湿的毛巾,脸庞被太阳晒得通红,衣服透湿,豆粒大的汗珠挂在皮肤上,阳光下格外闪亮。
49岁的老盐农卢庭华从17岁就跟着父母学晒盐,到现在已经有32年的“盐龄”。盐岭上,他操起铁锹,一锹一锹往传送带上送盐。每扬一锹,老卢的脸都要面对着刺眼的太阳。休息时间,老卢取下帽子,从身上扯下毛巾,不停地擦拭着脸上和额头的汗珠。他说,这种天气还不算最热的,最热的时候有被烤熟的感觉。
谈起晒盐这活,盐农们的话闸一下子打开了。浦港工区工长焦华中介绍说,晒盐,先要将海水通过机器引进盐田,现在一般是用抽水机将海水抽来,一格一格漫进来,然后蓄好海水,让海水在骄阳之下慢慢自然蒸发,再用盐度表去量,等晒到一定的盐度时,进入下一道工作程序,旋盐,其目的是有效提高盐质,防止卤水在结晶时出现漏斗状的盐粒和杂质。盐田晒上两天左右,盐粒就可以从盐水中结晶出来了。
焦华中说,现在盐田里的盐农平均工龄为25年,每个人都很有经验。近段时间天气炎热,正是晒盐的有利时期,工区每个单元的盐田每天能够产盐14吨。
盐农们坦言,虽然天气炎热,但辛苦尚可承受,当看着白花花的盐从盐水中结晶出来时,他们心里的感觉是甜的。(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