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5日,江苏南通社会各界人士悼念网称最美“高富帅”舍命火海救人英雄周江疆。7月2日,周江疆为救员工,两度冲进火海,不幸牺牲。(资料片)新华社发
“标签思维”已无孔不入,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于是,年纪轻轻被提拔,肯定被质疑靠“爹”,哪怕是个农民的孩子也要把家谱翻个底朝天。
从一点印象,扩大到怀疑某个人、某件事的方方面面,人们往往落入这样的思维陷阱。
实际上,色彩各异的“标签”,不过是公众认知、表达的一种简易程序。
“以小见大”的惰性思维,有时的确简捷、高效,但极可能有失偏颇。
标签式思考无意识地预设了一个片面的道德价值判断,一个标签定性,似乎把问题看透了、解决了,但很可能把认知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正如俏皮话警醒的——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记者 李玉伦
1
身份引发的思维定式——“为X必不仁”
“标签化思维”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轻率根据某个人的群体身份而下定论。
当前,身份敏感群体主要由两类人构成,一是拥有权力资源的人,一是拥有财富资源的人。事实证明,这两者最容易引发公众“联想”。
人们从一辆“宝马”,断定一个年轻人属于家财万贯的 “富二代”,人们从他的一记老拳,断定他的老子是个权倾一时的“大官”,这已经几成思维定式。
每每看到城管与小贩发生冲突,不问具体原因,就是“城管粗暴打人”。
在治安案件中,只要与公务员有关,就是以势压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以点概面的固化思维显然有失偏颇。
拿“富二代”而言,在公共舆论中,富人似乎天生“为富不仁”,每当发生摩擦,某方一旦被曝是“富二代”,必成众矢之的。
而近期火海救人牺牲的周江疆,就对这个标签来了个大颠覆。
27岁的他,生前系通州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副总经理,为抢救公司员工,他义无反顾冲进火海,大声呼唤撤离。
最终10人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遇难时距逃生楼梯口仅两步之遥……
无疑,周江疆是“富二代”的优良一面。他在公司员工眼中,丝毫没有生活奢华和“唯我独尊”,每餐伙食消费只12元。
他在拼命救人的刹那告诉人们,在“富二代”的字典里,那些“坏”远不是词汇的全部。
2
那些“变异”的称呼——有些职业集体“堕落”了
除了“财权”,职业的不同也带来色彩各异的标签。
从“辛勤的园丁”到“臭老九”,从“救死扶伤”到“无德宰人”,教师、医生这两个称谓印象的变迁,很能代表“标签”在不同时代发生的语义变化。
“贴标签”习惯给人简单定性,而且非好即坏,不是“白脸”就是“红脸”。于是带着对现实的不满,公众无意识地放大了不同职业的负面印象。
医生、警察、教授、明星等等职业似乎集体走向“堕落”,无一清白了。
拿医生来说,这个标签里,公众赋予了更多坏的注解。因而,医生挨打、被骂时,总有不少人叫好。
甚至在医生被杀的恶性事件面前,一些人也会顺着固化的思维找到快感。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一院,患者李梦南因感觉被“折腾”,持刀行凶致4名医生一死三伤。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王浩倒在了血泊中。
当天某网站在此新闻后附带“读后心情”调查,竟有超过六成的网民对此表示“高兴”。而之后媒体调查证明,实习医生王浩心怀梦想、爱憎分明。
“医生没一个好人”,一旦被这样的思维定式束缚,公众情绪很容易走向偏激。
为写剧本,分别以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卧底”上海大医院半年的作家六六,接受采访时曾直言“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对医生的了解,很肤浅、很片面”。
在“非典”期间,也曾有公众直言:“说真的,现在我才感到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12下一页
![]() |
![]() |
日前,国际小姐中国大赛重庆赛区三强照片曝光。网友吐槽称太丑了,达不到重庆美女的平均水平。近些年来,各地选美结果出来大都惹来骂声一片。在一些人看来,无论是“选美”,还是“选秀”,都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
然而,触景生情的“感动”一过,在仍待改进的医疗机制面前,“标签化”思考总被患者的愤怒重新激发。
3
“潜规则”等形成的链条——总有一顶帽子在等你
最近,多场选美比赛接连成为网民恶搞的对象,原因都在于比赛前三甲长相“雷人”。
先是国际小姐重庆赛区前三强引发争议,接着环球比基尼小姐山东赛区前三强遭网友炮轰,随后出炉的环球小姐海南赛区三甲则又引发新一轮恶搞。
随之而来的潜规则、暗箱操作、买名次……等等质疑声甚嚣尘上。
实际上,近些年来,各地选美结果出来大都骂声一片,包括香港小姐选美,也不断有选手被斥“夜店陪酒”“男女关系复杂”“内定冠军”等,还曾有选手选择退赛来自证清白。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很多赛事自身的确存在问题以外,标签化思考也是重要原因。在一些人看来,无论是“选美”,还是“选秀”注定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
就连最近火热的《中国好声音》也被质疑有选手身份造假、博取同情。
当然,没调查就没发言权,一面之词也难以为信。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人觉得相貌是选美的第一要素,但现在很多国际模特并不相貌出众,还需要身材、现场表现力等很多方面,在不同的评判程序下,出现何种选美结果都有可能,再说“美丑”本身也无固定标准。
也许,知名时评人盛大林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要说没有潜规则,这模样的女人怎么会获得冠军?要说有潜规则,潜这样的女人岂不太傻了”,结果就是“横竖想不通”。
其实,除了“潜规则”这样的帽子,“炒作”、“作秀”、“卖萌”、“装嫩”等一系列新鲜语汇,见证了“标签式”评价的成长语境。
这些词汇形成了一个链条,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共人物、公共事件,总有一个帽子能扣到头上。
于是,一个奇特的“标签化”舆论景观出现了。
4
烟企费力不讨好
——不得不面对的
公众“道德洁癖”
要说深受“标签”之困,烟草企业不得不提。
无论哪个国家,烟草企业都是特殊行业,它被看作“靠害人赚取钱财”。在这样的标签下,烟草企业就连做公益事业,都不得不面对公众的“道德洁癖”。
拿最近的“中国烟草总公司获2011生态中国贡献奖”来说,奖项宣布后,控制吸烟协会接着就提出了质疑,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批判之声。
而之前,每当烟草与“捐建希望小学”“筹集大量善款”这一类词汇扯上关系,总会引发争议。
有专家不解“拿害人的钱做慈善”,称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有评者认为,烟草企业捐赠公益项目,显然美化了烟草及烟草企业的形象,“当烟草有‘恩’于自己,烟草在受益者心目中的形象无疑是正面的,如此潜移默化,几乎是在培养潜在的烟民。”
不少网友也是类似观点的坚决拥护者,对来自烟草企业的一切善意都带有敌对情绪。
另有声音则认为,控烟没有错,但控烟不等于让烟企连公益也不能去做,连社会责任也不去承担,这样一来,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整个社会。
有评论称,虽然烟草危害人类健康是公认的事实,但是烟草资金不是赃款,本身没有危害性。
“关键在于,在当前社会公益事业嗷嗷待哺,急需各方资助时,面对来自烟草企业的善意,难道真的只有‘拒绝’这一条路吗?作为对大众危害难辞其咎的行业,烟草企业的钱,正应多多投入公益,救人所急。”
每次烟草与公益挂钩,类似争论总会层出不穷,莫衷一是。
也许,烟草行业的困境,其实也是一些人面临的困境,就像一些“问题明星”复出一样,他们的演艺唱功,是不是应该和自己的问题联系到一块儿呢?
公域和私域,总有点扯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上一页12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