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等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外交本质上是内敛型而非扩张型,是和平型而非暴力型。
2012年7月出版的《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2》一书在首页刊发了崔天凯和庞含兆撰写的《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兼论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一文。
文章指出,中美走顺共建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需要破解“战略互信缺失”等难题。
文章称,人无信不立,国家之间亦然。中美不能说没有互信,但互信不足也是客观事实。中美是两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各自深植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信仰、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坚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对彼此战略意图的判断如果“失之毫厘”,后果很可能将“差之千里”。基辛格认为,中美如策略失当,长远成本可能比一场战争还要大。无论是管理双边交往,还是应对全球和地区共同课题,无论是出于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要求,还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增进中美互信越来越迫切。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大国不等于强国,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属性并没有变化,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外交本质上是内敛型而非扩张型,是和平型而非暴力型。
文章强调,中方无意挑战美国的地位,更无意与美国争夺霸权。想当然认为中国想要挑战美国国际地位的观点不符合事实。同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得到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方面,美国的选择至关重要。
文章指出,近年来,美国国内出现一些将美国面临的问题归罪到中国头上的苗头,对中美之间的具体问题不是本着“就事论事”的务实态度去解决,而是无限上纲上线,动辄用大国争霸的尺子去衡量,从最坏处臆测和分析中方的意图。在“重返”亚太过程中,美大力强化同盟体系、推进亚太反导体系、推行“海空一体战”、插手中国与周边有关国家分歧等,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想借此向中国和地区发出什么样的信号?不仅中方有疑问,地区国家也感到不安。如何让中方、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相信美国对华政策表述与真实意图之间并不存在“鸿沟”,是美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