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学者称“晒三公”应像小葱拌豆腐 须细化支出用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0/2012 11:1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家呼吁明确概念、账本透明

  晒“三公”应像小葱拌豆腐

  对中央部门集中晒“三公经费”,不少专家在肯定公开详细程度较去年进步的同时,呼吁账本应该更加细化透明、明确“三公经费”概念和标准,积极回应公众关注。

  账本不够细

  “老百姓还是看不明白”

  “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还是不够细化透明,这就导致了老百姓还是看不明白、可比较性不明和开支容易产生转移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如此评价。

  面对中央部门集体晒“三公经费”的行为,网友评论迅速升温,不少网友提出疑问,质疑公开不够详细,“部门人员总数为什么没有公开”、“能不能从这些账单中看到每一笔支出”、“保有车辆问题,应该细化到工作职责”……

  李永忠认为,今年“三公经费”公开在效率和详细程度上比起去年有了明显进步,呈现向好趋势,但经费公开光有开支的各项数额是不够的,“光看数字,公众还是不清楚花这些钱背后具体意味着什么。”很多指标没公布,例如绝大部分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没有公布部门人数,导致部门之间横向比较有困难,无法知道究竟谁花得多、谁花得少。另外,账本不够细就存在可转移的空间,“容易转移到企业和基层。”

  李永忠举了一个公车购置的例子,“对应相应的编制,单位应该配多少辆车都有规定。配的车里哪些属于专车、哪些是工作车,每辆车多少钱没说明,从账面上看不出有没有超编。”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表示,不将消费细化到支出的用途,就会让人怀疑里面有隐性福利和过度消费。“不能单看费用多少,还要看费用合理性。”徐湘林曾参加过政府主办的一些会议,规格很高,“有没有必要住那么好的酒店,吃那么好的饭?”

  概念应明确

  需专家参与制定完善标准

  日前,国家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刘正均公开表示,目前“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概念不够清晰、标准不完善、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对此李永忠表示赞同,“现在将‘三公经费’支出都定为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其实各个部门支出中财政拨款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余的行政事业性收入、预算外收入并没纳入‘三公经费’公开范畴。”

  “‘三公经费’公开包含哪些内容,应该分门别类,针对具体项目划分制定标准,明确花费合理范围,再确定并统一公开的范围、广度、深度和公开的方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徐湘林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将各项支出数额、用途和原因都标注清楚,做到“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有公众的监督和专家的参与。

  在徐湘林看来,公众如此强烈关注“三公”问题,但今年各部门还是通过媒体中间环节晒“三公”,互动性不强。他表示,“政府应该学会跟老百姓良性互动,整合网民意见,直接回应公众期待。而网友也应该理性看待‘三公’消费问题,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正常参与的公共讨论空间。这需要一个培养过程。”(记者 廖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