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探访南京仅存二战时期日本神社 现出租给公司办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7/2012 22:26: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探访南京仅存二战时期日本神社现出租给公司办公

  位于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内的日本神社正面。 吴瞳 摄

  

  中新网南京7月17日电(李殿君 吴瞳)柱跗式台基,歇山顶,黛瓦黄墙,廊柱和门窗则是暗红色,两只石狮蹲伏门前,其风格与南京的民国建筑等其他古建筑有明显不同。但墙壁上的一块铭牌揭示了它独特的身份——日本神社。这也是南京城仅存的一处抗战时期的日式和风建筑。

  17日上午,记者来到来到南京市五台山体育中心,杏黄色的外墙立刻映入眼帘,“五台山1号建筑-1号”是它现在的名字,目前是由江苏省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公司作为办公在使用,而附近的居民都称呼它为“大庙”。距该处建筑东南侧约50米的地方,还有一座类似建筑“小庙”,“体育局老同志之家”则是它现在的身份。“这里以前是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时安放战死官兵骨灰的地方。”手指着大门,在“大庙”附近居住了近六十年的体育局退休老干部王大鹏介绍说。

  1939年10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建立后,日军总部即着手建造“南京神社”,并仿照东京“靖国神社”的规制与格式,设计出南京这座“神社”。1940年2月,日方出动两个大队士兵动工建设“神社”。工程建造历时近两年,于1941年底基本建成。

  “二战时期,日军在占领的地方都会建造神社,而位于南京五台山的这处神社则是日军当时在中国建立的最大的一座神社,当时日军在华东地区战死的官兵都会运到五台山附近的清凉山火葬场进行火化,骨灰则就近在五台山的神社进行临时的祭奠悼念,然后由轮船经长江水道入海运送回日本。”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说,当时建造完成时的规模比现在大好几倍。

  据资料显示,抗战结束后,原国民政府将其改造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解放后一直作为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体育总会驻地。目前,只有神社的两座主体建筑保留了下来,其余附属建筑大部分都陆续被拆除了。2011年这两座建筑已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于1955年搬至附近的王大鹏从事了一辈子体育工作,他详细介绍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神社用途发生的各种变化。“‘大庙’先是作为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员的集训地,后又改为江苏省体育局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小庙则成为体育局的会议室,十运期间曾是志愿者培训中心,今年2月份,大庙被出租给江苏省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公司作为办公场所,老干部活动中心也转移到了小庙。而每一次转变用途,使用者都会对建筑内部进行重新装修,因此,神社内部原先的建筑格局早已荡然无存。”面对如今的现状,老先生建议将房屋收回,让它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

  “该神社作为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罪证,其存在是有历史意义的。”经盛鸿教授表示,希望神社所有单位将此处建筑保留下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