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科考队出征
图为:队员们从峭壁爬过
7月8日,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科考队挺进神农架原始森林无人区。作为32年后神农架林区最大规模的一次全面大规模科考活动,这次持续两个月左右的穿越科考,备受外界关注。
8日开始,记者随科考队出征,并于10日与科考队一道完成第一条线路的科考穿越。三天时间,科考队用汗水丈量了40多公里的林区,穿山越岭、涉水过河,轻轻拨开了神秘神农架的面纱一角。按照安排,今日起科考队将开进第二条穿越科考路线,我们期待着科考队更新更多的科考成果,让我们对神农架更添一分熟识!
此外,神农架有没有野人一直是一个谜,这次科考虽然没有专门安排相关考察内容,但很多队员期待会有与“野人”相遇的惊喜。
三天徒步40多公里
意外采得神农架特有植物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也小有收获。”7月11日,在完成第一段穿越路线之后,科考队在林区新华镇进行一天的休整。休整间隙,此次科考队队长、吉首大学植物学家张代贵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
科考队是从7月8日开始第一段穿越的。据悉,本次考察活动由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等8家科研机构和院校派员参加。
当天,科考队由位于新华镇的干沟进入密林。在三天时间内,徒步经过豹儿洞、洞子沟、水井湾、土地垭、石屋头等地,翻越山梁10余座,多次从海拔五六百米翻越超过1800米的山梁,最高落差达到1300米,行程40余公里后,科考队于10日晚走出密林,返回新华镇。
当晚,科考队在新华镇进行科考小结。科考队共采集上百份标本,其中高等植物组采集了30多份标本,除采集到多年都未能找到的草瑞香、松下兰和白鹃梅三个物种外,科考队员还意外采集到了神农架特有植物特有属叉叶蓝。这一特有属,全世界只有两种,中国一种、日本一种。在科考队看来,这相当珍贵。
此外,低等植物组也对沿途的20多种真菌进行了考察采样,动物组则取得资料20多份,另有一种鸟类等待鉴定。水文组也对沿途经过的5条主要溪流进行了采样,样本已经送回武汉进行分析。科考队将通过采集化验,来分析水文与地质地貌、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历次科考没有详细调查过的。“下一条路线的成果应该更为丰富。”张代贵教授告诉记者。根据会商的结果,科考队最快将于今日挺进下一段路线。
大雨和蚂蟥夹击
队员们一天赶了两天的路
“余下的几十天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强度了。”11日,在新华镇的休整成为全体科考队员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在与保护区几位长期在林区工作的队员聊天时,他们都如此表示。
此前一天,全体科考队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9日晚在水井湾扎营后,据向导老汤介绍,从水井湾出发,到达下一个营地石屋头,需要经过一段无人区,路程在20公里左右,为了保证科研效果并保持队员体力,这段路程需要两天时间,科考队要在密林中扎营一晚。
然而,当地村民告诉科考队,这段密林已经十多年无人进入过了,要找到一块合适的露营地十分困难。而就在科考队焦急的时候,另一不好的消息从后方传来,接下来4天时间,当地会有大雨。
有经验的队员告诉记者,下雨过后密林将会异常湿滑,能见度将甚至可能只有几米,还会存在暴发山洪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科考队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都在祈祷天公能作美。
然而,大雨还是不期而至。10日下午2时许,刚刚从迷途中找到方向的队伍,听到急骤的雨点打得密不透风的树叶啪啪作响,雷声也不时在队员们头上炸开。而更为烦人的是,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腰,蚂蟥随处可见,队员们的腿上爬满了吸血的蚂蟥,稍不注意就血流如注。
不得已,科考队决定急行通过,用一天时间完成两天的路程。事实上,此时大部队还在一处海拔仅有700多米的山沟中,余下的10多公里路程上,还有三座海拔超过1800米的山梁。而这,对于每人负重都超过20公斤的队员们而言,运动量将大大超出预期。
然而,也许是大雨和蚂蟥的压力,科考队全体队员们“集体爆发”,终于在天黑前冲出了大山密林。
每人负重20公斤左右
大部分行程在无人区穿越
长达近60天的野外科考穿越,队员们将经受住怎样的考验?他们的衣食住行又将如何解决?从本月8日起,本报记者跟随科考队行进在神农架的大山密林中,体验到了野外科考的艰辛。
神农架林区山峦起伏,昼夜温差很大。为了保证队员们的身体健康,科考队每人都配发了防雨透气的冲锋衣,队员们还准备了吸汗透气的速干棉质衣物。但为了减轻重量,队员们基本没有换洗衣物,衣服只能是干了湿,湿了再干。队员王帅博士的一件长袖汗衫,在出山时已经看不到本来颜色了。
野外徒步穿越的第二个考验是食物的补充。头次进山,科考队携带了大米、面条、腊肉等高能量食物,而蔬菜就只有蘑菇、木耳等干货了,此外,科考队还携带了20多斤白酒,以便于大家冻寒、疲倦时之需。由于基本在无人区穿越,食物都需要进山时备足,而且要有一到两天时间的备份。这也让随队民工的负重很大,每人的负重都在40公斤左右。
由于每个队员都需要携带科研装备,还要携带睡袋、充气垫等,因此大家的负重都在20公斤左右。不过,山中露营,蚊虫、蚂蟥等的骚扰就不可避免。露营的头天晚上,本报记者就被蚂蟥袭扰,在睡袋上留下了一大片血迹。
深山密林里往往是无路可走,即便是有点小路,也往往淹没在齐腰深的野草,以及几寸厚的腐土中,稍有不慎就会滑倒,甚至迷路。头一天的行进,队员们溯溪而上,基本都是在乱石间行进,而随后的路线则是在高达上百米的悬崖上,只有崖壁边的稀疏树木,还能给队员们一点稍微的安慰。在第三天的密林穿行中,好几个路段,队员们都是踩着腐土滑行而下。
野外科考有时如同买彩票——专访科考队队长张代贵
几天行程下来,既考察了队员们的体能,也让大家对这次大规模的科考活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新华镇休整期间,记者专访了科考队队长、湖南吉首大学教授张代贵。
攀爬时抓住珍稀植物
记者:不少科考队员认为科考就如买彩票一样,很多成果需要有“中大奖”的运气。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张代贵:某种意义上说,科考的确如中彩票一样。野外科考,是异常艰辛的一项活动,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野外考察,不是每一次都能有重大成果的。可以说,野外科考艰辛付出是必然的,但成果的形成具有偶然性。以这几天的工作为例,采集到神农架特有植物特有属叉叶蓝就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第一天行进快结束时,科考队要通过一处小悬崖,一位队员在攀爬的时候,手抓住了一把植物,并带上了崖岸上,高等植物组的队员看到这株植物上有花,于是就进行了鉴定,竟然发现这就是叉叶蓝。而随后,科考队进一步实地查看,发现这里还有一大片。
神农架仍然很神秘
记者:据我们了解,对神农架的科考,已经可以追溯到百多年以前,您觉得人类对神农架的认识已经够深入了吗?
张代贵:人类对神农架的科考已经有很多次。然而,从生物的多样性而言,神农架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神农架是一个神奇的地带,海拔跨度从300多米到3000多米,像一个立体的展柜,这里既有岭南的生物,也有东北地区才有的动植物。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场所。
同时,之前的很多研究,仍然集中于植物方面,在动物、地质地貌、水文等多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神农架对人类而言还很是神秘,这也正是这次大型科考穿越活动的意义所在。
科考与穿越并不矛盾
记者:不少队员的科考习惯是以一点为中心,对周围进行足够时间的考察,这样才能保证科研的效果,但此次又要穿越无人区,就不能保证科研时间,您如何看待这一矛盾?
张代贵:科考与穿越的确是有一定的矛盾,但具体到此次神农架的科考穿越活动,应该不是矛盾的。此次活动的背景,是基于神农架此前已经有的多次科考成果上的,更是在从去年开始的神农架本底调查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此次科考穿越,一些常见普通的植物就不是考察范围了,更多的是要寻找此前没有发现的稀有属种。(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蒲哲 通讯员彭林鹏 王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