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湖南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调研手记:把群众当亲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4/2012 10:27: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去年以来,长沙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从“与群众恳谈对话、为群众排忧解难”,到“一推行四公开”(全面推行干部联点驻村制度,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各级干部敞开与群众交流的大门,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面对面听民声、心贴心解民忧,融洽了干群关系,改进了机关作风,维护了稳定和谐。但是,群众工作无小事。老百姓最期盼党委、政府解决什么问题?党员干部以什么方式为群众排忧解难?带着这些疑问,最近,我到宁乡县调查研究。

  我把调研点选在群众反映情况的信访接待窗口。首先来访的是一位叫张献政的老人家,当年修“三线”因工伤残回乡,与已有两子一女的吴尧坤结婚,人到晚年,两个继子却先后因车祸身亡。现在夫妻俩都年老多病,希望能够吃“五保”,或者请求政府帮助解决部分医疗费用。“张老家里确实困难,但还有继女,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宁乡县民政局的同志解释。“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宜开的政策‘口子’当然不能开,但对于群众的实际困难,还是应想方设法解决。如对老张,可以考虑先由民政部门给予救济,再联系爱心人士结对资助。”我叮嘱宁乡县的负责同志。

  “我们都是贷款建房,不办理产权证,房子就无法租赁。”李国珍是代表33户房屋被统一安置的拆迁户来反映情况的。2009年,他们为支持建设拆迁,奖励获得的门面至今没有办理相关权证手续。我对李国珍说,你们支持城市建设值得肯定,政府也要为你们的生计着想。和市县相关部门的同志商量后,决定由原来的拆迁单位负责,按照程序审批,办好房产权证。

  谭正仁老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更为具体。当年他家一栋楼房因为儿子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折价出售,搭的一间过渡棚最近又因为道路扩建被拆除,请求政府解决一套廉租住房。我充分肯定了老人家卖房赔偿的责任担当,也指出他的过渡棚拆迁只能按政策补偿,但考虑到他家无所居,应当给予特殊照顾,解决廉租住房。我还特别交代宁乡县住房保障局的同志,现在天气炎热,要抓紧在这个月调剂好房屋。

  当他们与我握手告别时,都是表示满意、连声道谢。我虽然有一份为百姓解忧的释怀,但更多的是直接感受到群众寄予的厚望,切身体会到肩负责任的重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对这一精辟论断,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悟。从信访部门反映的情况看,“一推行四公开”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信访的渠道拓宽了。驻村干部上门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期盼,解决了大量信访问题;二是接访的批量减少了。今年以来,全市上访总批次下降了11.7%,总人数下降了17%;三是上访的诉求变化了。现在一般问题在基层得到了化解,群众上访反映的大都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四是诉访的情绪缓和了。  通过干部下访解释政策、疏导情绪,无理重访、缠访、要挟访的明显减少。但也有同志谈到,当前部分信访群众仍然存在“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法、信己不信人”的问题。我想,这问题、那问题,根本还是要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组织好、落实好,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要切实解决“找得到人”的问题。“五十年代同住摸得到脚、六十年代点烟对得到火、七十年代认识握得到手、八十年代下来见得到面”,群众对干部的这一印象,既表达了一种怀念情绪,更表达了一种热切期盼。群众思想上有困惑和疑问、生活中有困难和矛盾,首先想到的是找我们干部来倾诉、来咨询、来求助。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必须让群众能够随时找得到、叫得应。干部联系方式公开,是确保“找得到人”的基础和前提。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必须坚持完善、跟踪问效,确保群众有困难能够找到干部反映、有矛盾能够找到干部调处、有怨气能够找到干部化解。

  二是要切实解决“办得好事”的问题。有人讲,现在“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不知道干部在干什么”,虽然有失偏颇,却很令人深思。今天我接待的群众不多,但感受很多:我们干部只有为群众办事,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责任和追求。哪怕是做一件实事,老百姓都会很感激。“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深化,就要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改善公共服务,推行代办服务,提供个性服务。公开的岗位职责,也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充实和明确,给群众一个方便,给干部一个约束。特别是当群众有事找上门来时,我们干部就不会敷衍塞责,为群众把事办好,让群众满意而归。

  三是要切实解决“解得了难”的问题。从今天群众信访的诉求来看,确实都很复杂,或有政策瓶颈,或有历史原因,或有利益冲突,但这决不是不解决的借口。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我们既不能开政策的“口子”,更不能躲、不能推、不能拖,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渠道、多途径来解决。既要着眼于“大”,从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入手,积极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又要着力于“小”,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关乎群众生活的日常琐事做起,坚持问题导向,整合各方资源,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是要切实解决“交得上心”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能取代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今天我就领会到,与群众的直接接触,不仅有利于了解实情、体察民意,而且有利于增强互信、凝聚共识。群众不信服干部、干部不信任群众是影响干群关系的根本症结。与群众接触多了、联系多了、了解多了,群众就会把我们当“自家人”,就会和我们说心里话。我们干部一定要多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进得了门,说得了话,交得了心,化解百姓心忧,打开百姓心结,敞亮百姓心灵,赢得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