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为贫困患儿提供免费食宿
爱之家: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编者按
大爱为慈,义举为善。
在你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可是,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善举,用不懈的努力为弱势人群奉献着真诚的关怀和切实的帮助。他们救助生病的贫困患儿,他们为山里的孩子送去热腾腾的午餐,他们为打工子弟撑起一片蓝天,他们为空巢老人送去贴心的温暖……付出而不求回报,奔走而不求闻达,他们用一己之力浇灌着公益之花。
其实,这样朴实的大爱和义举在普通人中从未断流。从今天,本报慈善周刊开设“草根公益榜”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走进这些草根英雄们。
人物小传
今年40岁的焦立曼在北京工作生活了5年。作为一名公益志愿者,她发起了“10元计划”,号召大家捐出10元,帮重病儿童渡过难关。如今,“10元计划”已成为中华儿慈会西部儿童基金旗下的医疗救助项目。
从最初自己去为贫困患儿捐款,到成为公益论坛上的一位爱心妈妈,再到为外地患儿找资源、凑捐款,焦立曼在一次次的救援中发现,很多贫困家庭进京给孩子看病时,往往凑够了治疗费,可是又遇到了生活费的难题。躺板凳、睡楼道成了病儿家长的家常便饭。要是能给这些贫困家庭提供一个免费食宿的地方,该有多好!“爱之家”应运而生。
成立两年来,“爱之家”已累计为60余个重病儿童和数十位家长提供免费食宿。两个月前,焦立曼又自掏3万元,在“爱之家”旁边租了一个小吃店,小吃店里没有请专门的厨师,都是患儿家长在帮忙。焦立曼希望这种以商补“家”的模式,能在未来帮助爱之家走出缺少经费来源的困境。如今,这种救助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北京儿童希望基金会分别在广州和上海建起了类似的“爱之家”。
现场目击
最小房间只能容下一张单人床
栖身在旧宫西路一处自盖的三层板房中,大大小小13个房间,最大的不过15平方米,最小的只能容下一张单人床,这就是“爱之家”目前的现状。
虽然条件不好,但最多的时候,能同时接收十五六个重病儿童,住几十位家长。房间不够时,两三个家庭挤在一间房内,每家能分到一张床铺。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免费吃住的地方已经很难得了!”小舟靖的妈妈周丽丽说。
来自湖北宜昌的小舟靖今年只有两岁,他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因为长期缺氧,脸上、身上都呈现出不正常的黑灰色,嘴唇更像是涂过紫色的颜料。这两年,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没少费钱费力,但一直没有疗效。今年小舟靖来到北京阜外医院。但是,在北京看病难,外地家长的体会更深。
“我们第一次看门诊,预约做造影就等了一个月。这次5月底第二次进京,准备预约手术床位。在医院看门诊时,听病友说有一个‘爱之家’可以免费住宿,我们马上找到儿童希望办公室。6月1日就住进了‘爱之家’。”周丽丽说,以前他们一家租住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内,一个房间一晚就要80元,那次他们一连住了8天。家里收入不高,给孩子看病已经千筹万措了,虽然没钱,可他们在北京人生地不熟,不知向谁求助。直到遇到了“爱之家”。
123下一页
公益故事
病孩子扎堆儿曾被迫搬家
说起目前的“爱之家”,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焦立曼说,5年前她刚来北京,有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贫困患病大学生的故事,于是,焦立曼去医院给他捐款。后来,从摇篮网公益版块上,她得知原来有这么多患儿因治疗条件所限在遭受痛苦。于是,焦立曼开始帮这些孩子联系北京的大医院,筹集治疗费。接触得多了,她发现很多贫困家庭都是凑够了治疗费,却没有了生活费。
后来,焦立曼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一个小家,解决这些贫困家庭来京期间的食宿。
起初,为了方便照看,2010年6月,她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农村小院,这也是“爱之家”的雏形。那时,房租便宜,几间房子一个月开销只需几百元。“有了住处,吃饭就不成问题。”焦立曼开始操持着“爱之家”。
焦立曼说,创办之初就是凭着一股热情,没想到成立不久就面临着很多困难。当小院的房东知道自己的房子住着这么多病孩子后,当即表示让他们第二天搬家。
当时正值寒冬,已经来京的5个家庭如何安置?焦立曼急了。第二天她请假去找房,没想到处处碰壁。“5家人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就是不知该搬到哪里。”从小院搬出来,已是第二天下午3点多,仍然没有找到房子,焦立曼急得团团转。她想找出租的平房或楼房,可是人家一听是给患儿住,而且是成群结队的患儿,当即拒绝,房子没找到,还挨了不少白眼。焦立曼有苦无处诉。
“后来找到了旧宫西路,现在的这个板房小旅店。”焦立曼和老板娘说明情况。老板娘思虑再三,终于点头同意。后来,焦立曼才得知,当时正是这位老板娘最难的时候,她的爱人患上了癌症,急需用钱,也许正是同病相怜,所以大家结下了这段缘分。
每天精打细算苦苦支撑
焦立曼是个直爽的人。她坦言,需要帮助的人少的时候,几百元的房租她还能支付,后来,求助的家庭越来越多,即便有热心肠的老板娘的帮助,每月的房租、水电支出仍高达五六千元。焦立曼是学会计出身,她每天精打细算,节省开支。
后来,实在无法维持,焦立曼开始发帖求助,“这个小家建起来了,虽然经费一直紧张,但是我想一定要坚持下去。”
幸运的是,今年焦立曼成功申请到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10万元的资助金,这个项目专门资助鼓励民间公益组织。“说实话,今年的经费不用再发愁了,但是明年的费用从哪来还不知道。我现在也练就了遇山翻山、遇河过河的本事。”焦立曼笑着说。
建起小吃店补贴“爱之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在京看病期间,闲下来的家长不能坐等社会救助,也要自力更生。于是,今年4月,焦立曼投了3万元钱在“爱之家”旁边租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门脸儿,办起了小吃店。“我想让他们学点技术,回去有一技之长。另外发展一个模式,小店赚来的钱要维持房租水电,等再有钱了,买辆车,接送这些孩子往返医院。总之,靠小店养活‘爱之家’。”焦立曼说。
6月22日下午,记者前去采访时,几位病童的母亲正围坐着包粽子。焦立曼说,小店没有固定厨师,有时她亲自下厨,有时是孩子家长。两个月下来,小店经营略有盈余。
焦立曼的故事感动了不少陌生人。小店开业不久,一位湖南小伙子无意间注意到了焦立曼的小店。小伙子名叫胡应,家里是开餐厅的,他也是厨师。第一次来,小伙子点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打卤面,吃完后点评说“汁儿少了”;第二天,小伙子又来了,点了一盘鸡蛋炒韭菜,吃完仍点评“做咸了”。第三天,小伙子再次光顾,焦立曼一下心里没了底。小伙子让焦立曼随便做一个。焦立曼炒了一盘鱼香肉丝端了上来。小伙子尝了尝,点评“还行,能打85分。”
就这样,小伙子和焦立曼聊了起来,知道了“爱之家”和这家小吃店的故事。从第四天开始,每到饭点,小伙子不请自来,来了就帮忙下厨炒菜。
上一页123下一页
四问焦立曼
1、“爱之家”成立两年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答:筹款是最难的。我感觉这些家长确实很不容易。爱之家曾经住过一个得干母细胞瘤的孩子,受了很多罪。他肚子上开了口,插着管子连接胆管。从医院住院时家长身上只有40多块钱。在医院吃饭,都是护士给的。孩子的母亲是偏瘫,父亲在广东打工,为了给孩子治病,借了厂子很多钱。有一次孩子插的胆管掉了,他母亲带着他去医院找大夫。缝合时,需要麻醉剂,但是只有办住院手续才能领到麻醉剂。母亲没有钱,最后不得已让几个人按着孩子生生缝上的。
2、是什么让你坚持至今?
答:看到这些孩子,我心里会很不舒服,我也是一个母亲,只是想为他们去尽力做些事。不这样做我会很难受,晚上会睡不着觉。我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本职。可能放弃现在这份工作专职做义工,也许会做得比现在更大更强,但是我并没希望自己能做得有多大多强,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做的这些事,让更多的人知道,还可以这样帮助别人,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没想过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
3、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爱之家”上,自己的小家如何照顾?
答:我和老公是同一家单位的。他很多时候支持我,爱之家的很多活都是他干的,修电灯、修水管……但是他也有烦了生气的时候。怎么说呢,高兴的时候怎么都成,不高兴的时候就说我连家都不顾了。往往生气之后,看我挺辛苦的,他又劝我说,毕竟这是我想做的事。
4、“爱之家”住过多少患儿和家长?他们通常每次要住多长时间?
答:陆续住过六十多个孩子,短期的住两三天就走了。最长的有两年多的,那个孩子情况不好,总要化疗。他们每次来北京就会来住。
有的家长走的时候没钱,我还会给塞几百。在这里,吃穿用住都要管。比如有的家庭冬天来的,到了夏天就要帮忙给他们找衣服,很多爱心妈妈网上捐来旧衣服。我一直想找个人打理爱之家,但是发愁费用从哪儿来。管理这个小家就像管理一个小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记者 刘琳)
上一页123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