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七旬老人编写儿童识字读物
“一‘人’加一‘人’,‘从’此不离分,一‘人’加二‘人’,‘众’人往前奔。”日前,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组织开展的第三届全国优秀童谣征集推荐活动揭晓,76岁的扬州老人陈锡瑾凭借短短四行的《“众”字歌》获得优秀奖。记者了解到,这首儿歌出自他编写的一本儿童识字读物《小魔棒》,据了解,这还是扬州第一本拼字读物。
老人称获奖纯属意外
昨天下午,获悉这一消息后,金陵晚报记者电话联系上陈锡瑾老人。“这次得奖,纯属意外。”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将作品送到了区里,区里逐层往上报,并且给他的作品加上“众字歌”这个名字。
“那一次,我接到江苏省教育厅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我是不是有一篇‘众字歌’参加比赛了,并说该作品获得了优秀奖。”陈老师说,当时他想了一会儿,没想起来这个作品,他就告诉对方好像不是自己的作品,可当天晚上,他突然想了起来。“一‘人’加一‘人’,‘从’此不离分,一‘人’加二‘人’,‘众’人往前奔。这不就是‘众字歌’吗?”陈老师说,第二天,他又给对方回了电话,确认是自己的作品。
“我是江都教师进修学校的退休教师,学校开了‘幼儿文学’课,很多老师都望而却步,我却很喜欢,从1989年开始,我就写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了。”陈老师说,其中有一本儿童识字读物《小魔棒》,是他这一年多来的劳动成果。而“众字歌”就是其中的一篇。
从字谜中发现汉字乐趣
陈老师说,他是江苏省作协会员,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散文,甚至连环画脚本,他都尝试过,在《看图说话》、《小朋友》、《读读写写》、《拼拼读读画报》、《幼儿文学报》等十几家报刊发表过作品。2010年的时候,他在一些读本上看到,有作者用“笔画拼字”的方法写儿歌,反响很大。“我觉得这是一个识字的好办法,也写了几首,发表后大家都说好。我想,既然是个好方法,不能总这样零零散散地写,应该系统地写一本,一句歌谣对应一个汉字,变成孩子玩‘添缺游戏’以及‘拼玩游戏’的‘拼字指南’,孩子们唱着儿歌,做着游戏,就可以记忆和理解这个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着手这项工作了。”
编儿歌从何处入手是最难的。在开始编儿歌的时候,陈老师首先想起了小时候猜过的字谜,很多都是字形谜,循着这个思路,他编出了最初的一些识字儿歌。“‘口’字添一横,‘日’子过得甜,‘日’字添一横,‘目’标看得远,‘目’字添一撇,‘自’强永向前。”陈老师说,一首儿歌对应着一组形近字。孩子通过读儿歌,反复拼摆,很容易就把一组形近字辨析清楚了,儿歌本身还积极向上,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去年,陈锡瑾已编好170首识字儿歌。“每天坐在书桌前写啊看啊,翻了很多遍字典,又要是儿童常用字,又要押韵,还要是讲故事的形式,其实真的不容易。”在经过几次审核修改后,这本儿童识字读物《小魔棒》终于出版了。据了解,这还是扬州第一本拼字读物。
幼儿识字要边玩边学
不久前,教育部公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其中语言领域分为听和说、阅读和书写准备。“从这个可以看出来,阅读已被列为3至6岁幼儿的发展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陈老师说,早期阅读对幼儿有很大的好处,但幼儿认字少,如何认字是关键。
“幼儿认字要边玩边学,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认字的兴趣。”陈老师说,让孩子唱着儿歌,做着游戏,在较短时间内轻轻松松学汉字,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学起来也就特别快。
附件 陈锡瑾编写的儿歌
《“众”字歌》
一“人”加一“人”,
“从”此不离分,
一“人”加二“人”,
“众”人往前奔。
《“虫”字歌》
“虫”加“亡”,牛“虻”飞
“虫”加“义”,蚂“蚁”跑
“虫”加“斗”,蝌“蚪”游
“虫”加“文”,毒“蚊”叮
“虫”加“乍”,蚂“蚱”跳
《“口”字歌》
“口”字添一横,
“日”子过得甜,
“日”字添一横,
“目”标看得远,
“目”字添一撇,
“自”强永向前。(记者 姜静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