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题:飞控中心现场直击:他们遥控“神舟”入星河
作者 谢波 姜宁
神舟九号与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此时,北京飞控大厅第二排调度席上一个年轻的面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他神情专注,目光炯炯,眉宇间透露着自信与从容。他就是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飞控总调度乔宗涛,第二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他坦言,与去年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时相比,他更有感觉了。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入轨参数已发出!”
“帆板展开指令链发出!”
随着清晰有力、富有节奏、频率适中的调度声依次响起,神舟九号准确入轨,按照预定计划平稳运行。
从“神九”升空到准确入轨,从在轨测试到变轨调相,从自主控制到航天员穿舱试验,从手控对接到飞船返回,整个飞控过程中成千上万条调度口令都要由总调度来下达。在飞船发射上升段短短5分40秒里,乔宗涛要有条不紊地与10几个方向测控站、40多个测控点号进行沟通。
总调度的每一条口令都直接关系着任务的全局,成千上万条遥控指令和各类应急预案都要熟记于心。尤其这次任务有了航天员的参与,协同关系更加复杂,实效性要求更高,出现应急情况可能性更大,如何快速有效处置,下达口令,都是对他严峻的考验。“每次发射前的几分钟,远比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复杂的多”。乔宗涛笑着告诉记者:“总调度这个岗位,责任重大。虽然我是第二次担任总调度,但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我向来都是‘比赛型’选手,越是实战越是超常发挥。”
“抛整流罩”、 “船箭分离”随着乔宗涛的调度声响彻飞控大厅。与此同时,在与飞控大厅毗邻的轨道机房里,轨道确定岗位年轻的工程师李勰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入轨根数的计算。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也是任务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判断飞船是否进入预定轨道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一步算不准,后续的每一次控制都会受到影响。
如此重要的参数,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180秒。时间一秒秒划过,十指在键盘上飞舞,李勰从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测站的铺天盖地的数据中,判断、选出误差率最小的数据源进行运算,进行轨道根数选优,164秒就拿出了准确的轨道初值。
7分钟后,李勰根据轨道初值又算出了精确的飞行器入轨参数。这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敲击键盘的双手已是大汗淋漓。
两个至关重要的轨道参数,他们仅用了不到10分钟,精度达到了毫秒量级。长期和数字打交道的他们大都有“强迫症”倾向,他们经常会通过各种渠道反复确认一件事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是能通过计算确定的数据,不管多小都要把它算出来,不允许有任务差错,涉及任务的每一组轨道根数、每一组控制参数,他们都精益求精,绝不放过。
随后,遥控发令岗位的年轻工程师费江涛沉着果断地按下发令键,向神舟九号发送了第一条入轨指令。
几秒钟后,飞控大厅大屏幕上,神舟九号展开两只巨大的“翅膀”,开始在轨道匀速飞行。
费江涛的岗位被称作“遥控发令”。飞行器在茫茫太空中做的每一次姿态调整、每一次变轨、甚至飞行器上科学仪器的每一次开机与状态设置都是通过他们这个岗位发送的控制指令来完成的。“发往太空的指令,只需几秒钟就能到达,一旦发送就没有机会更改,必须‘百发百中’。一旦失误,整个任务将功亏一篑。”费江涛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一次控制,都像是一次战斗,这只是战斗的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控制频繁、环环相扣,应急处置多,尤其是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自主驾驶飞船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人的参与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确保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万无一失,费江涛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保证指令发送的准确性,他要熟练掌握飞行器的整个技术状态,每一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想好下一步。除了发送指令,他还要监控指令发送和执行后飞行器的状态。无论指令发送成功还是失败,对各种可能的异常情况都要有准备,能够确保整个控制过程都在掌控之中。(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