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即将飞天之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对这次任务进行了全面解读。他表示,神九迈出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重要一步。
肩负“四个第一” 神舟飞船终成运输工具
记者:神舟九号的任务是什么?
周建平:神九飞行有四个难点或者叫“四个第一”: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驻留,女航天员第一次加入乘组,第一次进行十多天的载人飞行。
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实施手动交会对接,是我们在太空中第一次人工对飞行器的运动姿态进行控制,这是一种新的技术能力,能够丰富交会对接的手段,进一步保证今后任务的成功。因此,神舟九号飞行是对交会对接技术的全面验证。
记者:在空间实施交会对接,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有什么区别?
周建平:打个比方,驾驶汽车需要靠人的视觉判断与方向盘、油门、刹车的配合,系统配置相对简单,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敏感器和软件,就能够处理各种预计到和没有预计到的情况。自动系统不需要人的参与,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自动系统往往能实现更高的精度,但是对设备可靠性要求也更高。
记者: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意义在哪里?
周建平:从神舟一号到七号,我们实现了把人送入轨道并返回地面,但当时的神舟飞船还算不上是一种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从神舟八号起,飞船可以与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交会对接,可以称为运输工具了。神舟九号将进一步验证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功能,能够通过不同的交会对接方式把人送进空间站或空间实验室并返回地面。这个过程的实现,将意味着我们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的完整能力,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记者:按照工程计划,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将先后与天宫一号对接。在中国航天飞行次数并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用三次飞行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
周建平:一次成功不是完全的成功,一次掌握技术不意味着全面掌握技术,因为航天器的差异、空间环境的差异等都会影响任务。多次飞行可以提高技术的成熟度、飞行的可靠性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交会对接技术是建立空间站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能力,3次飞行、多次交会对接,可以比较充分地验证交会对接技术,保证神舟技术状态的稳定。
记者:国外最早搞交会对接是飞船与飞船对接,我们的方案为什么不同?
周建平:我们实际上是把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两件事情、两个发展阶段合在一起做了。飞船与飞船对接的话,代价太大,也不可能长期在轨运行,而我们用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对接,既可以提高效率、加快工程进度,也能够更全面地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当然,这种方案在技术上存在新的风险,但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和天宫一号200多天的运行情况来看,我们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
乘组穿舱考验多项技术 女航天员发挥独特作用
记者:同样是载人航天器,人在飞船和目标飞行器里能发挥什么样的不同作用?
周建平:航天飞行的意义在于探索太空,但飞船在轨运行时间不可能太长,因此作为在轨科学试验平台的效费比是不高的。目标飞行器以及未来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才是长期生活工作的平台,这涉及有关人在长期太空飞行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次飞行,航天员将打开飞船舱门进入天宫一号参与组合体的管理控制、开展科学实验,飞行时间比以往都长。因此,这次飞行不仅要进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验证,还要验证组合体的大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控制技术是否满足载人要求,以及生活和锻炼设备等是否具备支持人较长时间在轨生活工作的能力。
记者:神舟八号发射时,神舟九号是否上人还没有确定吗?
周建平:是的。神舟八号任务成功后,我们对各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质量、功能、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今年年初决定神九载人。执行神舟九号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3人组成,他们在进行手控交会对接时以一人为主用控制手柄操控飞船平移和靠拢,另外两人辅助他完成。他们都非常优秀,有能力完成这次任务。
记者:派女性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有什么意义?
周建平:载人航天需要解决人在太空中长期生活工作面临的问题,针对不同性别航天员都能保障其长期在轨飞行,才能说是全面掌握了这方面的能力,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一方面,女性航天员的参与可以让我们了解女性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的航天医学特征以及特殊需求,另一方面,女性的细致等特点,能够在航天飞行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我相信今后空间站会迎来更多的女航天员。
记者: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的火箭、飞船在技术状态上与神八基本一致,那么这次飞行的各系统、各环节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周建平:我的关注重点是人的安全。我反复告诫大家,要对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研究分析,并通过不同的手段方法、依靠技术上的进步和成熟来实现,用体系的力量来保证整个设计过程受控,用系统的方案保证整个过程按计划可靠实施。这不仅是指正常程序,而且还要保证故障程序、故障预案都能可靠地实施,才能确保人的安全。
20年打造载人体系 天宫欢迎国际合作
记者:2011年中国航天发射频率超过发达国家,近年来的发射成功率也领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航天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
周建平:由于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航天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航天的主要方向也都已涉足,这使得我们能够大步接近美俄等领先国家,但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仅从载人航天来看,我们无论是神舟飞船还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展,都是为了获得载人航天的基本能力。我们还处于基本能力的建设过程中,而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很多年,技术上明显领先。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已发展了20年,作为见证者,您认为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周建平:刚起步时,我们的技术力量、基础设施、研发经验、研发能力非常有限,发射频率也很低。在工程立项后的最初几年,中国航天经历了多次挫折失败。载人航天能在挫折中奋起,非常不容易。我们用20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载人体系,为今后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载人航天提升了中国航天从设计、分析、仿真、实验到工艺的研发能力。基本体系的能力永远是发展的基础,否则很难想象我们能够像现在一样每年进行这么多次航天发射。事实证明,载人航天的发展在推动技术进步创新、带动中国航天工业发展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吗?
周建平:由于过去神舟飞船运输能力的限制,合作有限。随着能力的提高,国际合作可望进一步拓展,天宫二号上会有新的国际合作项目。今后建成空间站后,我们就更有能力给中外科学家提供一个可以从事太空探索和研究的、具备相当规模的平台,让他们去开展生物、材料、微重力、天文、地球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我们与国外同行在技术上的交流一直很多,对于国际合作交流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积极的。(记者 白瑞雪 田兆运 赵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