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胡同展回味老北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2/2012 16:0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尹力)如果说,在北京这座古都里,高大雄伟、金碧辉煌的故宫是“红花”的话,那么数以万计的狭窄胡同、低矮灰砖四合院则是衬托其的“绿叶”,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痕迹,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在12日开幕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上如是说。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于今日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该展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档案局联合主办,是北京的文博系统与档案系统首次合作办展,旨在通过文物展示和档案讲述,呈现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历史演变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观众踏入序厅后即漫步于一条悠长胡同,宛如穿过了一条时间隧道,灰色砖墙上布满了取景胡同的黑白、彩色照片,更有郁达夫、老舍等名家对胡同里四合院生活的追忆。地上的一幅超大地图更让人问号连连,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图首次完整呈现放大六倍的《乾隆京城全图》,描绘了公元1750年时的北京内外城的形状、结构、街巷及胡同分布。

  朱祖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于元代开始出现以胡同命名的街巷,长安街以北的胡同多形成于当时,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整齐分列、呈“井”字型的胡同最具代表性;长安街以南的胡同则多形成于明朝永乐、嘉靖年间。胡同内的商铺会馆、庙宇道观、茶馆戏园以及寻常人家都使城市变得“有声有色”。

  走出胡同就来到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听到阵阵鸽哨声,看到摆放在堂屋、书房、卧房的各类物件,以及象棋、蟋蟀盘、牌九、鸟笼等小玩意儿。这一重现的四合院生活场景几可“以假乱真”。

  朱祖希表示,四合院的规制、布局、建筑工艺,反映了北京人特有的居住审美与实用的统一,记载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族观念,可谓北京文化及北京人生活的缩影。观众在这里可以回忆、理解、体验早年的生活场景和居住文化。

  朱祖希谈到,《乾隆京城全图》成图时,正是京城内胡同及合院式住宅发展的鼎盛时期。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房地产开发导致胡同和四合院的大规模消失,直到如今还在不断减少。

  谈及此,这位研究城市规划问题超50年的老人面露痛惜之色,“胡同里的四合院要是拆完了,老北京那点京味儿也就没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