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媒体关注中年“夹心层” 失独者隐痛须社会体恤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30/2012 09:26: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事件观

  “失独者”的隐痛须全社会体恤

  青年节已过,儿童节将至。后面尚有老者的重阳节。中年人,“夹心层”,社会的中坚,自不必有专门节日。但没有标志日的提醒,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就无直逼人心的困境。有时,对某些人而言,甚至几乎是绝境。

  近日《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揭示出一部分中年人内心的隐痛。“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20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年龄太大,他们再次生育几无可能,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为免触景生情,他们只好躲亲避友;但儿女的音容几乎每时每刻都历历在目,这让他们总是眼含泪珠。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

  不必为“失独者”设立一个标志日,但有必要提醒:须有一种深切的关怀,去体恤这一特殊的人群。从人性讲,血缘的阻断是大悲哀,作为同类当然该给予体察和同情;更要从现实看,这些中年人是用他们的命运来承担一项基本社会政策的长期影响。

  “失独”作为人类繁衍的一种个体风险和家族风险,始终存在,无法回避。而我们的社会政策在卓有成效地控制了人口问题的同时,客观上也加剧了这一风险,或者说,增加了可能承担这一风险的人群数量。因此,失独在中国不光是个人问题,也应当被视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篇报道中估算的数据可谓惊人:目前我国每年15至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失独家庭;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记者写道:全国像这样的失独家庭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采访对象“老怪”所在的江苏太仓市总人口71.72万,经过“老怪”了解,该市共有115个和他境况相同的家庭。如果以太仓市作为全国的样本,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肯定超过百万个。

  那么,这是超过百万份的痛楚。并且,这种强烈的痛楚是一种“隐痛”。记者采访了五一假期中通过网络联系相聚在湖北的40多位中年丧独的父母。他们说,我们是两面人,在别人面前总会显得坚强,但回到家后,深夜合上眼,却默默哭泣。只有同样的命运才让我们愿意袒露心扉,只有面对这群兄弟姐妹,我们才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

  这些失独者的告白,读来令人心酸——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绝大多数像这样隐秘的内心,或许并不会向社会开启。但我们的社会不能无视这些痛楚的存在。如果说,那样的社会政策是一个大国应对现代性挑战的必要抉择,那么随着时间的推演,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也应该越来越显现出其文明的面相。公众心理应当逐渐形成相应的意识,公共政策应当做出相应的安排,以此来体恤失独者的隐痛。

  如前所述,失独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显现。因此须明确一点,这种体恤不是某种赐予,而是属于必要的社会“救济”。

  这篇报道同时提供了社会救济的一个可能途径。网名“倩影”的失独者3年前开始建立全国失独群体的QQ群,如今QQ群由一个变成3个,成员超过1000人。“倩影”说,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者待在一起,他们的心里才没有芥蒂,能够互相帮助。

  又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告白:“其他养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父母,我们情绪上也受不了。”

  这样的养老院令人期待。良性的安排是,试点由公共财政出资设立此类养老院,或者,鼓励民间出资设立,并由政府进行资助。当这些失独者用他们的命运来承担社会政策的影响时,动用公共财政对其进行救济,实属正当。(徐百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