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亚丁湾5月24日电 (陈典宏 米晋国)“根据所描述的故障现象,我们认为是雷达操作系统损坏所致,建议立即进行重装软件。”24日,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烟台”舰技术人员,按照后方技术专家的指导,很快排除了某型雷达自动标绘仪的故障。
24日上午,“烟台”舰某型雷达自动标绘仪突然“罢工”。该雷达自动标绘仪一旦损坏,将会直接导致无法进行舰艇会遇数据的测算,给舰艇避碰带来很大的不便。故障发生后,编队迅速进行备件更换,同时组织装备技术人员展开抢修,在反复检测仍不能明确故障原因后,决定启动“舰船装备远程维修技术支援”会诊系统。很快,他们通过音视频手段,“请”来了上海某电子科技部门的技术专家,前方后方“同堂”会诊,症结很快“确诊”,故障应刃而解。
“远程专家会诊为护航舰艇‘把脉’,可帮了我们的大忙。”负责此次装备远程维修联络的编队装备助理员马广义告诉记者,针对护航任务的特殊性和装备在大洋环境下故障率相对较高,而随舰的技术保障人员又相对较少的实际,首次执行护航任务的北海舰队,启航前在海装机关的大力帮助和积极协调下,与数十家院校、科研院所和装备生产厂家以及机关、部队的400多名军地专家,建立了远程装备保障的协作关系。
“帮助一线技术人员第一时间确定抢修方案,为成功修复装备故障赢得了宝贵时间。”编队装备组组长卢万庆告诉记者:“远程会诊有效弥补了编队装备技术人员的不足,实现了任务全程都有高级专家‘全天候’保障。” 他介绍说,编队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建立起的纵向联通各基本保障单元,横向贯通业务机关、协作科研院所和装备生产厂家的舰艇综合装备保障信息网,已经实现了大洋护航舰艇装备检测手段数字化、作业方式自动化、远程会诊可视化。
记者了解到,凭借以制度作保证的协作关系,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装备远程保障协作单位的军地专家“随请随到”。护航以来,针对舰艇装备出现的疑难故障,协作单位的技术专家通过视频指导、电话研商、网络沟通等方式,远隔大洋及时会诊,已帮助编队成功排除2起故障,发现并查处了3起安全隐患。(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