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在樟木口岸的西藏军区边防某部一连常年担负着繁重的巡逻执勤任务。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寒流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交汇区,雨季长达7个月之久,官兵在巡逻执勤中要穿越蚂蟥地带,攀越悬崖绝壁,每次巡逻,体力、毅力,生理、心理都要受到生死挑战。
目标:54号界碑
日前,连队奉命对54号界碑进行巡逻,记者随同前往。从地图上看,连队到界碑直线距离仅8公里。但官兵们说,这8公里中要翻越3座高山,穿过4条河流,全程在地形复杂的高山峡谷密林地带行进,实际上来回要走近50公里。由于雨林野兽出没、蚂蟥遍地,加之山洪泥石流随时可能危及官兵生命,因此上级要求当天巡逻完毕便返回连队。
6时,记者同官兵一样携带个人巡逻装具和单兵自热食品外,每人还发一根连队头天特意准备的竹棍。战士们说,竹棍有两大用处:一是防滑,二是驱赶毒蛇和蚂蟥。
连长曹德峰下达完巡逻命令,指导员杨显兵进行简单的动员后,官兵在星光下踏上了不能称为路的巡逻道。天空飘着细雨,雨水从树叶滴落在钢盔上叭叭响,记者用竹棍敲打着路边的杂草和灌木丛,防止毒蛇和蚂蟥的“偷袭”,每前进一步头皮都发怵。
难以防备的蚂蟥
一小时的急行军后,官兵们仍在大步前行,记者却已两腿酸软,急促的呼吸把嘴和鼻孔都用上,仍像拉风箱似地喘息不止。
巡逻队很快到达立新村,天放亮了,走在队伍前面的曹德峰挥手示意停止前行。刚坐下,走在记者身后的班长张显华说:“别坐下,快找找身上有没有蚂蟥。”
“别动。”张显华说着,从挎包的储盐盒里抓起一小撮盐撒在记者的脖子上。顿时,记者感到一股凉飕飕的液体从后颈流到了胸前,用手一摸,满手是血。张显华说:“蚂蟥就怕盐,吸血后的蚂蟥遇上盐全溶成了血。”
早就听官兵们说从立新村到54号界碑的10多公里山道险情四伏,果然如此。在接下来的路途中,官兵们边走边向裸露在外的皮肤上撒盐,可仍然不断有蚂蟥钻进衣服。排长陈常林说:“蚂蟥不但能穿透衣服,还能边吸血边向人体注射麻醉液,让人既感觉不到疼痛,血液还不易凝固。”
13时,巡逻队行进到一块稍见开阔的乱石滩,曹德峰下令就地用餐。大家在双层包装的单兵自热食品中间层灌满水,只见产生化学反应的发热药包“呼呼”往外冒着热气。5分钟后,香喷喷的牛肉米饭、西红柿拌面就可以吃了。
遭遇雪崩,记者的脚部受伤
突然,山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曹德峰立即命令大家迅速往旁边山脊上转移。不一会儿,只见山脊一侧的冲沟在轰鸣声中冒起浓浓烟雾,记者这才意识到发生雪崩了。曹德峰说:“每年春季,积雪开始融化,巡逻途中最容易遇到雪崩。”
半小时后,我们开始通过雪崩冲沟。记者在积雪里手脚并用往前爬,猛然抬头一看,只见雪崩所过之处,冲沟的树木无一幸存。
反复在高山、河流、雨林中上下穿行,记者和官兵们一样,上衣下摆不停地往下滴水。由于鞋子太小,加之雨水浸泡,记者左脚大拇指指甲盖被挤掉了半边,每走一步都疼痛得锥心。
15时20分,巡逻队终于到达54号界碑。官兵们按规定对界碑和附近区域例行检查和完成相关标注后,迅速返回。
带路的班长遇险
雨还在不停地下,迷彩蚂蟥直立在路边的草尖上摇摆着身子。据战士们讲,进入7月后,这里的蚂蟥能直接飞到人身上;密林中天光昏暗,每走几步就能踩出毒蛇来。上等兵魏亮说,去年8月,连队对54号界碑巡逻返回途中,军医大丹增发现前方出现房子和炊烟,在幻觉中险些掉下悬崖。“在雨林中长时间徒步行走,人很容易产生幻觉。”
大腿越来越酸软,身体越来越沉重,战士们把敲打蚂蟥和毒蛇用的竹棍都丢了,身上哪怕多一根针都觉得重不可负。水壶里的水早已喝完,沟里的雨水有蚂蟥绝不能饮用,战士们的话越来越少,只顾埋头机械地移动着双脚。
20时,巡逻队还没走出密林区。为防止发生意外,先后40多次走过这条巡逻道的班长柳杨上前带队。突然,前面传来一声惊叫,大家赶紧上前。原来,被誉为“活地图”的柳杨滑下沟谷。大家立即放下绳索,七手八脚将他拉了上来,所幸只受了点儿皮外伤。
23时,记者随官兵一道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连队。眼前的樟木口岸灯火辉煌。(记者陈怀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