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陆航装备新型侦察系统 及时掌控战场态势(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1/2012 10:42: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有效联合了军兵种间的作战力量。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有效联合了军兵种间的作战力量。

  

快速奔赴战位。

  快速奔赴战位。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模式,已由过去的“以多制少”“以大制小”转变为“以快制慢”。 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特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信息作为一种新资源,无可争议地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新的主导资源。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

  军队走信息化之路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的软件硬件优势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建设优势,抢抓机遇、凝神聚力、创新实践,狠抓信息备战、信息施训、信息育才,持续推进信息系统组织运用,走过了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系统的发展历程,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和部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 编者

  汹涌澎湃的新军事变革浪潮推动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敢为人先的探索者,他们站在变革的浪尖,脚步匆匆,不辱使命……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建设,是时代的召唤、使命的呼唤,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时代主题,是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眼点。

  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中,南京军区某集团军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陆军部队组织运用信息系统,加强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新路。目前,这个集团军已建成多个作战数据中心,梳理建立数万余条作战数据,成立20余个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养各类信息系统操作骨干1000余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稳步提升……

  思想观念:从机械化模式到信息化主导

  该集团军所属某炮兵团配备射击指挥信息系统多年,经过摸索尝试,成功将系统联接运行,多次在装备静态成果展示中获得上级表扬。3年前,该团组织年度实弹战术演练,集团军领导驱车前往阵地观摩,不料映入眼帘的却是令人失望的一幕:群、营指挥员没有利用车载指挥信息系统汇总情报、指挥射击,依旧延续在前方观察所内通过手工作业方式指挥战斗。

  “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下功夫研发的信息化装备为什么不用,信息化建设怎能当成看点、摆设?”

  “信息化装备目前尚在摸索尝试阶段,在实弹射击中用信息化装备,万一没打出好成绩,可就是在自个儿脸上抹黑,还是按老打法安全稳妥……”面对领导的质问,分队指挥员小声道出了缘由。

  怕担风险,不敢尝试;坐吃老本,不愿探索……经过调查了解,集团军领导发现,类似这样的思想认识在各级指挥员中并不是个例。有的延续炮阵地搭建发令所的做法,传送射击口令依旧停留在人工传话,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因口误造成口令传送出差错;有的仅组织少数指挥员进行指挥信息系统操作训练,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谁能抢先攻占信息化的制高点,谁就能掌握未来战争的主动权!”集团军党委“一班人”思路清晰。

  “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基础训练效益较低;系统链条缺失,带来整体能力偏弱……”该集团军党委机关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联系身边人、身边事畅谈体会:片面求稳、满足现状的守旧心态,已成为推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思想障碍,必须加以破除。

  彻底扫除了思维黑障,令人振奋的新景观层出不穷:军师旅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专门研究有效纠正“重建轻用”“各自为战”等问题;某师“逐营过”考核中,运用指挥信息系统训练考核合格率达97.6%;某装甲旅建立“信息场日”制度,突出强调对信息化装备的开机、通电与维护保养,强化信息系统功能的常态化保持。

  网聚能力:从各成体系到一网联通

  西北荒漠,某炮兵旅远程火箭炮营进行实弹战术演练,自行火炮一驶入预设发射阵地,便迅速进入射击准备状态,指挥员头戴迷彩头盔坐在指挥方舱车内,有条不紊进行射击指挥,各类数据在显示屏上频频闪烁。与此同时,某型无人机搜集到目标相关数据信息,实时发回军本部情报中心,各类信息经过融合处理后,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传输到指挥车内,“放!”各炮位终端传来发射口令,炮弹拖着长长的火舌,发出猛烈声响窜入空中。

  闽南腹地,战机轰鸣,铁翼飞旋。武装直升机通过某新型侦察系统,及时向指挥中心传回侦察图像和情报信息;装甲兵、步兵根据战场态势,利用地空电台召唤直升机火力支援,地面部队与空中打击力量联为一体向前推进。这是记者在陆航某团组织的一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实兵演练中看到的场景。陆航部队依托信息系统与友邻部队和上级指挥所密切协同,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联合出击”,彻底走出了“耳不聪”“目不明”的困境。

  指挥单元与作战单元、情报单元、保障单元等各要素融为一体,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航等作战力量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使得战斗力系数呈几何级上升。这一切都得益于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作战平台。

  在该集团军作战值班室内,值班参谋翁小华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向所属师旅团及配属部队交换信息,发布命令。记者点击平台界面,看到界面上作战态势标绘、警报预警发布、情报信息共享等功能一应俱全,所属各部队作战数据可实时上传,供指挥所决策。翁参谋告诉记者,集团军野战化训练期间,所属部队全部建立一体化指挥平台值班,通过该系统,军本级指挥员在作战值班室内就可有效指挥控制所属各部队展开作战行动。

  将原本分散的作战体系连为一体,犹如瞬间打通了人体的七筋八脉,使各作战要素、作战单元联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战斗威力。各类作战和保障单元“即插即用”,高度融合,情报实时共享,实时提供共享作战、情报、测绘、通信、军务、动员、政治工作、后勤、装备等数据信息。实现了文书的自动化管理与快速流转,参谋人员的文书管理、文书流转、文书收发处理、文书审批均可在平台上操作完成。

  依托军师旅团机关构建办公局域网,机关各用户之间能共享、传输、处理信息,并能视频监控各值班点位的情况,还可对弹药库、加油站等营区重要目标实时监控。

  在某通信团,机关干部向领导呈递请示、报告,坐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即可实现;召开常委会,团常委每人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座后,将桌底的办公网线连入电脑,各类信息随点随开,一目了然。团政治处主任罗立忠略一估算说,仅无纸化办公这一举措,每年就可节约办公经费数万元。

  12下一页

  

  某陆航团为锤炼飞行员全天候作战能力,开展跨昼夜飞行训练。

  某陆航团为锤炼飞行员全天候作战能力,开展跨昼夜飞行训练。

  

  陆航某团利用直升机将 作战队员输送至集结地域。

  陆航某团利用直升机将 作战队员输送至集结地域。

  组训模式:从单元独练到体系融合

  这是暮春时节,记者在演兵场目击的一组镜头——

  “中军帐”内,指挥员手持信息系统终端设备,不时召唤合成火力单元,作战文书、电子文档在各指挥要素指挥网络之间往来穿梭,指挥控制、通信保障、情报侦察、火力打击、后装保障等各个作战要素密切融合……

  从各自为战、分散指挥到一体化平台指挥,从要素分离到体系融合,该集团军所属某师渐渐走活了体系集成训练的方法路子,结合野战化训练平台检验成效,相继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通过网关和数据转化的方式,利用粘合、嫁接、插入等手段,实现各类武器装备系统互联互通;采用统一的技术体制,建立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环境、应用软件集成架构,对各兵种、各类系统进行集成改造,使原来独立分散、互不兼容的系统,做到互联互通互操作;采用一体化体系结构,从作战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3个方面进行整体建设,初步实现了系统通融化、系列化、模块化。

  “从‘口传手标’到全程网上指挥,从开设式指挥所到一体化平台指挥,作战指挥手段实现从基于通信网络向基于信息系统、从‘树状’语音指挥向‘网状’数据指挥的转变。”谈及体系集成训练呈现的新景观,某师师长林向阳如数家珍,“数字化的指挥模式带来作战样式的转变,体系作战高度集成、灵敏高效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发生变化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某防空旅导弹团,建立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训练模式,全面推开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训练融入训练全域、全程,坚持层级练、网络练、模拟练和对抗练,寻求战斗力新的增长。他们抓住防空兵营基本战术单元,强化模块化作战功能;利用机场驻训契机,组织基于信息系统的要素演练,实现要素内部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行动互动;与空军、专业电子对抗分队等部队展开对抗训练,有效提高了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防空作战能力。

  在装甲某旅,旅党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训练领域的“倍增器”作用,推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他们积极推进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对抗训练、集成训练和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主战装备100%实现模拟化训练;建成指挥专网、指挥自动化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内部局域网4类覆盖各个营区的信息网络,推开网上教学、网上指挥、网上对抗和网上考评,部队战斗力得到提升。

  指挥方式:从搭棚设帐到“依车建所”

  大山深处,一条弯曲的乡土路上,几辆迷彩色重型卡车裹挟着烟尘疾驰而来,在大山腹地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戛然停止。随即,数名官兵鱼贯而出。在对车辆进行伪装的同时,汽车像变魔术一般,车厢侧板打开向外延展,6根支撑杆着地牢牢撑起侧板,车厢空间立即扩大了两倍。车厢内,参谋人员快速展开通信联络,视频、电话、电台、网络逐一联通,10多分钟,一个集团军指挥所就开设完毕,“依车建所”,名不虚传。

  据介绍,这种箱式迷彩卡车叫野战指挥方舱车,是该集团军与某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外形跟普通卡车区别不大,车厢两侧向外延伸展开后,车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面积接近30平方米,里面作战指挥设备一应俱全,集情报处理、文电传输、指挥网络、视频监控等于一体。指挥员在方舱内通过视频监控可以看到“敌”我双方战斗情况,屏幕上的地形图可以数字化全景展现战场态势,指挥员可通过车载电台直接把命令下达到单兵。集团军司、政、后、装各依托一台方舱车,让各部门之间的通联变得畅通无阻,即使车辆之间相距几公里,照样人不出车就可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真正实现了作战指挥高效、快捷。

  据了解,以前要开设一个军一级的指挥所,没有几个小时甚至大半天是拿不下来的,现在指挥所都在方舱车上,开设和撤收都很便捷,而且可以边走边打,边打边走。“目前,我们军、师、旅、团都实现了‘依车建所’的指挥方式,其实,装备都是上级配发的,我们主要是在‘用’上下功夫,在软件开发、功能拓展、互联互通上‘做文章’,强制使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问题。”集团军作训处长邬仁刚告诉记者。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隐蔽伪装难度增大。由于传统的“帐篷式”指挥所开设和撤收时间长、机动能力弱、保障人员多、隐蔽性能差,指挥所常常成为战斗中的软肋。指挥所由“帐篷式”变为“车载式”,“动中通”的能力得到加强,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摄影并撰文/记者 李靖 特约记者 任 龙 穆瑞林 通讯员 安文源 王甲伟 马 臣)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