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重庆设“敲门日”打破“都市冷漠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0/2012 19:3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5月20日电 (鄢银婵 连肖)“说话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东屋不问西屋事,同在一楼不相识”,是当前重庆不少高层小区邻里关系的普遍现象。20日在重庆举行的渝中区首届邻居节便专门设立“敲门日”活动,鼓励人们敲开邻居宅门,打破“都市冷漠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关系一直很被看重。除古代诗歌中描写和谐邻里关系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还有“远亲不如近邻”、“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等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

  而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逐渐变为“相邻多年不相识”的“生人社会”,钢筋水泥墙、防盗门在构筑起更隐秘私人空间的同时,也使得邻居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淡。

  在重庆一设计院工作的王帅告诉中新社记者,“邻里关系冷淡,会让人感到心里不踏实。”早在2009年他便购置一套100余平米的商品房,环境优美、设施方便,但现在他和妻子仍然选择住在不足80平米的老房子里。“我只是不想住在一个邻里不相识的环境里,至少旧楼里还有许多熟悉的朋友与同事,大家都有照应。”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满头银发的67岁老人张树贵也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他全家住在小镇上的土坯房里,邻里见面总是“热乎乎”,如今生活富裕搬进城里的高楼里,邻居们却互不来往,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

  当下,由城市高层住宅封闭症所引发的家庭封闭、孤独寡助、邻里失信等一些“都市冷漠症”日渐突出。重庆渝中区区长唐英瑜称,现代都市人需要一种邻里守望的长效办法,而邻里守望首先要从主动敲开邻居家的大门开始。

  “敲门日”让张树贵走出居民楼,还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厨艺大赛”,在阵阵说笑中彼此熟悉起来。“其实我们都渴望与邻居交流,不希望邻里关系冷淡。”他说,通过这次活动,他和几名邻居还找到共同爱好,成为了朋友,已经相约一同打球、钓鱼等。

  唐英瑜认为,“敲门日”叩开了邻里相识之窗,为现代“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更得相互依存。拥有一片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全与成长、社会安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学家杨建华表示,“敲门日”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有助于打破现代中国人面对“陌生居住”带来的孤独感以及长此以往形成的漠然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