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亮 摄
韦亮 摄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李鹏飞)山西代县花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桂英在18日开幕的山西省民俗专题展上说,如今不仅儿子、儿媳、女儿全家上阵,就连第三代也有样学样的开始学习制作花馍了。
在展会上,张桂英带来了曾在2009年为其赢得中国首届花馍艺术节金奖的“寒燕儿”,这是清明节为纪念介子推而点染插在柳枝上的山西面食,特为农夫种地间歇充饥备用,“凤凰燕”“子推燕”“佛手燕”,“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什么都有”,花样繁多。
张桂英说,花馍在其故乡忻州代县的风俗节日中担当了重要的礼俗角色,每种花馍都有不同的用途,龙蟠凤盘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专为结婚志庆,非2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小儿满月时,外祖母要为其蒸两个“奶头馍”,馍里包有白糖表示奶水充足,上插5男2女7个小面人,寓意圆满团圆;有人往生,孝子要在怀中揣上猪羊大祭面塑,有“揣富贵”之意等等。
张桂英制作的花馍因其造型风流、技艺精湛,曾作为山西博物馆送给台湾贵客的礼物越过海峡,而在中国文艺界极富盛名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对其赞不绝口,并自称是张桂英的“粉丝”。
张桂英介绍说:“和面要软硬适中,发面时所放碱量也因冬夏时节而不同,捏好形状后上锅蒸,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容易变形,蒸好后再上色”,但听来简单,但若大成须用心揣摩不断练习才能掌握火候。
在代县时曾有3、4个人跟随张桂英学习制作花馍长达5年之久,都未能出师,倒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出落成了制作花馍的一把好手,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孙子外孙也开始学着描绘上色,最小的不过9岁。谈及此事,张桂英乐得合不拢嘴。
与共和国同龄的张桂英幼时因性别歧视没有受教育的机会,10多岁时就跟随外祖母和母亲学习制作花馍,至今已倥偬半个世纪。从其曾祖母传至张桂英,制作花馍工艺已是第四代承继,近来她有心将花馍技艺及与其相关的民俗整理记录下来留给后世,奈何时间匆忙力不从心。(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