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揭秘中国90后防化兵:练胆是必修课 最难过心理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1/2012 07:5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揭秘中国90后防化兵:练胆是必修课最难过心理关

  防化兵在执行毒气侦察任务。   谭长俊摄

  

  核心阅读

  “曾经稚嫩的面容已变得刚毅,汗水和泥巴掩不住钢铁般的意志……”2008年汶川大地震,网上流行这样一首赞美抗震一线防化兵的诗。

  综合训练场上,基础专业训练如火如荼。这边 “毒气”肆虐,浓烟密布,官兵沉着应对,紧急防护、观毒判毒、准确侦检、上报数据,一连串动作好一个“准、快、精”;那边机器轰鸣,洗消员手中的喷枪如点穴一般精准无误,淋浴组展开、撤收如同出鞘的利剑在战场上前奔后突,令人拍手叫好……这群小伙子中,“90后”士兵是绝对主力。

  正值练兵时节。记者走进沈阳军区某防化团,探寻这群年轻防化兵的成长经历。

  一个存放旧炮弹的集装箱发生自燃,两名“90后”防化兵跟着副连长冒险跃入集装箱,将火扑灭,化解了一场重大事故

  “90后”防化兵身上所迸发出的吃苦耐劳精神、坚忍不拔毅力、迎难而上决心和团结协作意识,让老防化兵们感到欣喜和惊叹。

  有一次,由于天气炎热,吉林省敦化市莲花泡林场存放废旧炮弹的集装箱发生自燃,如果处置不及时,一旦发生连续燃烧爆炸,2.3万公顷林地和上百户居民房屋,可能成为一片火海,损失不可估量!

  危急关头,在附近执行任务的防化团四连副连长蔡建尚及王子峰、卢守金两名战士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跃入集装箱,奋力将火扑灭,将自燃的两颗黄磷弹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化解了一场重大事故。事后,三人都被所在集团军荣记二等功一次。老百姓们都说:这平安是解放军用命换回来的啊。

  王子峰和卢守金清楚,关键时刻化解危难,并能确保自身安全,靠的可不光是一腔热血,更是靠曾经尝试过的无数次失败,跨越过的无数次障碍和流过的无数次汗水。

  翻开他们的简历,我们清楚地看到,王子峰和卢守金刚满18岁,是地道的“90后”。他们的刚毅稳重,与人们印象中的“90后”们,完全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当兵是王子峰和卢守金两人从小的愿望,可是他们谁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当防化兵。

  危险系数高、任务重,出点事咋办?为了消除家人的顾虑,也为了增强自己参加防化军事行动、处置核化事故救援的信心,他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技战术本领,做一名出色的防化兵。由于掌握了扎实过硬的技术和频繁执行大项任务的锤炼,如今家人对王子峰和卢守金当防化兵早已不再担心,他们自己也觉得做一名防化兵很自豪、很光荣。“可以救人于危难”,这是他们觉得自豪光荣的唯一原因。

  救民于危难,对初入军营、稚气未脱的“90后”战士来说,是最好的精神洗礼!

  这批“90后”兵已经悄然蜕去稚气,成长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主力。

  中国防化兵不拥有进攻性武器装备,训练内容以“防”为主,至少要过三道关,“90后”防化兵最难过的是心理关

  “中国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之一,中国防化兵是一支防御性质的部队,不拥有进攻性武器装备,平时的训练内容以‘防’为主。”团政委王海岩这样告诉记者。

  团野外训练场,正在“上演”的科目是“侦察组对次生化学危害侦察时的行动”。一阵紧促警报声骤然响起,“战区指挥机构”遭遇化学袭击,瞬间“毒雾”弥漫!防化侦察兵迅速出动,驾驭新型防化侦察装备卷着飞扬的尘土,风驰电掣般驶入“敌”毒剂弹破袭地域。经过抽气检验、土壤取样、动植物辨别系列侦察,官兵迅速将一组毒剂种类和受染面积资料传递到作战指挥部。

  “90后”“老兵”严培志告诉记者:“要培养一名优秀的侦毒员,至少要过三关,体能关、心理关、技能关。”体能自不用说,从这帮“90后”防化兵的外表看,虽然他们长相稚嫩,但却个个英俊潇洒,一看便知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

  最难过的当属心理关!

  侦毒员在完成侦毒任务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新兵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因此,练胆儿是防化兵的必修课!每名合格的防化兵,都有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些年,防化团通过心理辅导、模拟训练、拓展训练、任务锤炼等方式,逐渐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如果士兵心理素质不过关,就不会被安排到一线岗位。

  采访中,团政治处主任张有才告诉记者,全副武装在防毒衣、防毒面具中时要比外界温度高6℃以上,一套防护、侦毒装备在5公斤以上且密不透气,每次训练下来衣服全湿透,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其对人体承受能力的挑战可想而知。而“90后”防化兵们,早已习惯于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锤炼本领。

  在“人员徒步侦毒训练”中,训练用的“毒气弹”——催泪弹在训练场周围炸响时,黄色的浓烟像旋风般地包围人群。眨眼工夫,防化新兵们便将防护服穿戴整齐。百余名全副武装的新兵,“迎接”他们是沙林、 VX、 芥子气等几大毒剂模拟剂的挑战和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他们要快速深入毒区,依次奔向每一个侦测点,对土壤、水源、空气、植被等进行侦检,探明“毒剂”的种类、浓度、受染面积等。监督员紧跟其后检查、监督侦毒过程。

  有时,这些“90后”新兵们,还要揭掉防毒面罩,将自己暴露在“毒气”之中。这项训练绝不仅仅是训练士兵们使用简单防护装置来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让士兵们能够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

  九连新兵毛旭东训练中被迫撤离“染毒地域”,原因是穿戴防毒衣时过于匆忙,导致防毒面具气密性不过关。侦毒专业的官兵们都知道,训练使用的毒剂模拟剂虽不至于致人伤亡,但稍有疏忽,使人头晕目眩、身体不适却是常事。作训股长张雨说道:“这样训练,谁的实战意识淡薄,一目了然!”

  刚满18岁的新兵李文亮,穿着防毒衣还稍显笨拙,他刚刚掌握基本侦毒技能。在经过5个点位毒剂判断后,李文亮顺利完成了标志任务。侦毒完毕时,考核员手上的秒表显示6分30秒。“处置情况3个,取样判毒5次,失误1次,总评及格!”

  听到考核员的讲评后,李文亮感到成绩并不如意,擦了一把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达到优秀。“侦检时受水汽影响,判毒速度有点慢。”“穿防毒衣时,战场意识不强,动作不利落。”细细盘点考核中的得与失,刚刚接触防化专业的“90后”新兵们难免都有一些遗憾和脸红,“补课”氛围随之浓厚起来。

  凤凰涅槃,烈火重生,经过训练、战斗的洗礼,这支“90后”防化尖兵的刀锋将会砥砺得更加锋利。

   12下一页

  

  “再让百姓吃苦受罪,我们就是失职!”一名“90后”防化兵在高温下长时间现场作业,四次晕倒,感动总参首长

  在防化团的一个托管库,存放有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遗留的毒剂弹。这两年,每逢新兵入伍,团里都会组织他们来此参观,一颗颗冰冷的弹头,诉说着当年辛酸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陡然而生。库室内展出的一幅幅化学事故现场惨状及老百姓受毒害导致皮肤溃烂化脓的图片,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视觉。

  近年来,该防化团坚持把各类真实生动的现场作为培育“90后”新兵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在受过毒害的老乡家里,老百姓因受害后导致免疫力下降直至死亡的事例,强烈震撼着官兵们的心灵,还有一些老乡现身说法,讲述受害过程,展示溃烂伤残的肌体,更让新兵们心痛不已。

  “再让百姓吃苦受罪,我们就是失职!”“任务再危险,我也要参加,不能再让百姓受祸害了!”座谈中,“90后”战士们纷纷讲述他们的亲身感受。

  他们还记得,北方三九的早上,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为了不打扰驻地百姓,他们在执行任务后便选择了这个时段返营。没想到,刚出营门,几百名乡亲已排好队送他们。人民是面镜子,折射出的深情,让这批年轻的士兵们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场场生动鲜活的现场课,使“90后”防化兵们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点燃了他们建功军营的热情。尽管入伍前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但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后,这些“90后”士兵都很快被锻造成能吃苦、懂责任、守纪律的钢铁战士。

  2010年8月,团队官兵在黑龙江某地处置一突发情况时,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官兵每天凌晨3点起床作业,半夜12点收工,一日三餐都吃在作业现场。

  当时持续高温,官兵又是长时间全身防护,有13名战士晕倒在作业现场。1994年出生的战士王超,先后4次晕倒,每次一醒来就拔掉输液管继续投入作业。总部宴请防化团官兵时,一向不喝白酒的总参某领导,破例向战士小王敬了一杯白酒。

  当问到任务完成后最想做什么时,年轻的防化兵们齐声回答:“就想睡上两天两夜!”当地的老百姓,把这群年轻防化兵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动情地讲:“谢谢防化团官兵们的辛勤劳动,你们再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民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

  去年12月,新兵刚入伍时,东北大地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在了解团队光荣传统和年纪相仿前辈们的事迹后,200多名新兵纷纷向团党委写下请战书,请求接受严寒和困难的磨砺。这些请战书恰似一声声激昂奋进的冲锋号,激励大家向荣誉突击。

  近3年,这支部队,获得总部、军区级荣誉10余项,被树为沈阳军区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

  侦毒员、洗消员、化验员、发烟员、驾驶员、卫生员、炊事员。在防化部队建设需要的每一个岗位上,成长起来的“90后”战士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苏银成 向 勇 杜恩广 于江伟 )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