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资深法医嗅觉可抗尸臭刺激 工作常挑战心理极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7/2012 12:1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法医李健在用显微镜进行病理切片实验。本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法医李健在用显微镜进行病理切片实验。记者欧阳晓菲摄

  在人们眼里,法医每天面对的是冰冷的死尸和血腥的伤口,这个职业与恐怖、阴森、血腥等词紧密相连。而在法医眼里,惨不忍睹的尸体上的每一块肌体及每一道伤痕,都是通向死亡之谜答案的密钥。前天记者来到北京市法医鉴定中心,近距离接触法医这个职业。用病理检验室主任李健的话说,“法医的工作就是让死者说话”,他们的职责就是维护每一个亡灵的尊严。

  作为法医,不仅要时常面对蝇蛆满地的现场、惨不忍睹的尸体,还要奔波于解剖室、殡仪馆、火化场、太平间,这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挑战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极限。在别人惊慌失措时,我们却要保持镇定,哪怕镇定得有些冷漠和木然,也不允许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流露。我们要用清晰的思路、专业的知识进行现场重建,用精准的结论让犯罪嫌疑人去接受正义的审判。  ——李健

  法医最大威胁是传染病

  “侦查员破案往往看‘面’,而法医现场勘查则需要看‘点’,也就是看嫌疑人作案后留下的蛛丝马迹”。李健说,法医在现场勘查,通常是以死者为中心,在案发现场四周扩散寻找血迹、足迹的大小和方向、凶器等。勘查现场的同时,法医还要懂得还原现场,提取有价值的线索,这样会为侦查员破案提供更多帮助。他称,勘查完现场,法医还要写现场勘查材料。对死者进行尸检后,还要提交尸检材料,其中部分尸检提取的物质还要送毒化室进行检验。总之,法医现场勘查和尸检属前期重要环节。

  “其实对法医威胁最大的,并不是现场的血腥、脏臭,而是那些传染性疾病,比如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等等”。李健说,虽然现在已配备了防尸毒、防臭面具,但法医出现场时不能戴口罩或是面具,因为如果死者是服用某种药物或是毒物死亡,还需要他们通过嗅觉分辨。危险也就因此产生。作为法医,通常要做到3点:首先是问,先要了解死者生前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预防传染;其次是拍,在清理死者遗物时不能直接伸手进兜里掏,要像搜身一样先在死者身上上下拍一遍,注意有没有针管、刀片等,防止被扎、划伤,感染病毒;三是解剖尸体时,动作要“温柔”,避免被血喷溅、被骨茬刺伤。

  嗅觉能抗尸腐恶臭刺激

  李健说,法医的嗅觉抗刺激能力远强于普通人。直到今天,李健仍可清晰记得第一次出现场时的情形。他说,1993年的夏天,密云某村村民王平(化名)在路过该村亲戚王丽(化名)家时,与往常一样隔着院墙与王丽打招呼,可这次女主人却没有回应。与此同时,王平闻到一股恶臭味从院内散出。循着臭味,王平推开院门进入王丽家,很快找到了臭源,王丽蒙着被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掀开被子,王平吓出一身冷汗,原来王丽已经死亡,且身体腐烂。惊恐之余王平报警。

  接警后李健很快赶到该村。李健说,距离事发地百余米远,仍可闻到阵阵臭味。他以前在学校见到的尸体,大多是新鲜或是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而高腐尸体还是头一次见到。虽然他有心理准备,但尸体已经高度腐烂,仍极度刺激着他的视觉和味觉系统。“尸体高腐得让人想吐”。李健说,当掀开死者被子时,臭味撞入鼻腔,并看到肉蛆布满死者身体。不仅如此,李健在搬运尸体时,由于高度腐烂,死者关节脱落。从那以后,李健渐渐地习惯了高腐尸体带给他的视觉和味觉刺激。

  □对话法医

  不喜喝酒从不穿红

  记者:法医总是面对尸体,听说法医通常酒量大、喜欢穿红色。

  李健:除了逢年过节我喝少量酒外,其他时候都不喝酒,更不迷信于穿红色。

  记者:更多的时候,法医给人的感觉是冷漠木然,你因为案件感动过吗?

  李健:去年初冬,一起命案的受害人家属和村民到单位来送锦旗,但没想到失声痛哭的家属跪地道谢,那几个淳朴的村民以民间最高的礼节传达着他们的情感。那次我的心灵被彻底震撼了,想必受害人在天之灵也该宽慰了。

  □法医揭案

  用科技手段让死者开口

  用科学说话是法医的另一个本领。为此,李健提起了一桩女子遭性侵犯抛尸的案子。

  一天,丰台区一个村庄外的僻静树林内,一村民遛狗时,狗闻到地上的异物后狂吠,村民随后发现了一条胳膊。接到报案后,李健赶到事发地。尸体埋得不深,一条胳膊露在地面外。整个尸体挖出后,他发现是一具无名女尸,死亡时间3个月左右。李健在现场还发现,除颈部缠绕一条黑色健美裤外,死者身体未穿任何衣物,且双手被一根红色鞋带反绑,生前极有可能被性侵犯。随即,李健以尸体为中心对事发地周边进行勘查,但并未发现血迹和其他物品。为此他判断,事发地只是抛尸现场,而不是杀人现场。

  回到检验室,李健对女尸和健美裤进行进一步检验,随后发现女尸体内及健美裤上均有精斑。此外,通过提取“拭子”,李健在健美裤上发现凶手作案时留下的男性物质,以此确定为男性。李建解释说,人的体表都会存在一些物质,男性和女性的这种物质有质的不同,触摸物体后会在其表面有残留。

  通过走失人口登记,警方很快确认尸体是东北籍女子李红(化名)。李健分析,死者被发现的树林地处位置交通不便,因此嫌疑人应在附近住,且为成年男性。经过走访排查,警方锁定附近一村里外来务工人员赵磊(化名)有重大嫌疑。“起先他拒不承认杀害李红一事”。李健说,随后他将赵磊的DNA与现场留下的物质进行了比对,最终确认健美裤上留下的男性物质正是赵磊的。面对铁证,赵磊最终承认因经济纠纷杀害李红。

  提取光绪遗骨检出砒霜

  法医不但可以让现代死者“说话”,还能让古人“开口”。1908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清朝皇帝光绪和慈禧太后,在20个小时内相继死亡,关于光绪的死因,近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其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也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他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无论怎样,光绪的死因成为百年谜案。

  据北京警方透露,为揭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在不可能再次开棺检验的情况下,课题组运用侦查破案的思维方式,按法医规范,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研究手段,通过对比、模拟实验进行双向推理、多维论证等,对光绪的头发、衣服、遗骨等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超标几十倍乃至上千倍。

  据文献记载,光绪被囚禁期间曾服用过中药,其中的雄黄、雌黄、朱砂等会导致砷、汞毒物使用过量,在理论上讲,这种原因也可能引起光绪慢性中毒,直至病变死亡。但依据法医的检测理论,在慢性中毒死亡的情况下,中毒者发根的含毒量会高于发中部和发梢,而光绪的情况与之相反,这也证明了光绪并非死于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中毒。

  后来,课题组又按规范的法医检验要求和方法,提取了光绪遗骨及衣物样品测试,结果肩胛骨、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再对光绪棺椁内、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而砷化合物就是砒霜。根据法医鉴定结果,2008年,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做出结论,光绪帝属砒霜中毒死亡。

  □李健资料

  41岁,党员,1993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法医专业,毕业至今,现任北京法医鉴定中心病理检验室主任。

  从警20年解剖的尸体保守估计有5000多具。(记者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