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来,大团镇的电影放映员潘文官一直奔走在乡间
“为乡亲们放一辈子电影”
“五一”小长假3天,(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文化服务中心电影放映员潘文官一点都没闲着。4月29日在三墩镇社区为居民放映电影《甲午风云》,30日在大团镇为社区居民放映抗日战争片 《追击阿多丸》,5月1日下午在大团镇车站村放映电影《阿诗玛》……放映现场处处留下乡亲们的欢笑声。57岁的老潘,虽然有些疲惫,可依旧不失昔日当兵时的豪迈:今年我为乡亲们放的电影一定会超过300场!
1979年,复员军人潘文官当上了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当时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看电影成了天大的盛会。老潘清楚地记得,1979年6月18日夜在二墩村大队仓库场上放了第一场露天电影《南征北战》。全村男女老少,天没黑就拿着凳子“抢”占位置,现场黑压压挤了数千人,甚至连银幕后也站满了看电影的村民。
那时条件差,潘文官和同事们都是骑自行车,驮着75公斤重的放映设备下乡放电影。他们每次下乡都提前3小时出发,赶到现场后,马上拉起银幕、接通电源、迅速调试设备,以便准时放映。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等刚刚在农村放映,各村都想抢先观看,可影片拷贝少。为满足村民需求,潘文官他们每晚都奔波两三个村连续放映。
有一次,老潘在严楼村放电影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电线导致机械设备外壳带电,老潘为保护价值5万多元的电影拷贝而遭遇电击,人被弹出跌倒在地。他忍住疼痛,赶紧切断电源,在群众帮助下,终于保住了放映设备。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录像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农村电影放映站开始实行自收自支,放映员们纷纷改行,放映队只剩下老潘一个人。“如果我也离开了,谁来为乡亲们放电影?”潘文官选择了留下。如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大团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关心下,老潘再也不用骑自行车下乡放电影了,老式的胶片放映机也换成了高清晰数字放映机,可以放在出租车上随时出发。
33年来,潘文官辗转镇、村各级放映点,风雨无阻,为乡亲们放映的电影至今已超5000余场,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农村优秀电影放映员”。他动情地说,“希望有更多的电影精品问世,我要为乡亲们放一辈子电影!”(通讯员 陈志强 记者 张家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