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扶贫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
“低碳”和“扶贫”有啥关系?刚听说“低碳扶贫”这个词的时候,搞了20多年扶贫工作的山西省吕梁市扶贫办副主任苏继杰也说不出一二三来。
今年3月5日到7日,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连片特困地区低碳扶贫项目申报培训班”之后,苏继杰意识到,这可能成为未来扶贫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扶贫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按照世界银行标准,1981 2008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6.2亿,全人类取得的减贫事业成就中,67%应归功于中国。
然而,以往中国的发展模式亦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没能跳出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王小林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指出,“低碳扶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与过去相比碳排放更少、能耗更低、环境更友好、可持续的扶贫方式,都可以称之为是“低碳扶贫”。
王小林的认识源于他近两三年的工作经历。
2009年1月,“中国—发展援助委员会研究小组”成立,旨在为各国交流减贫经验搭建一个国际平台,成员包括中国相关机构的代表以及经合组织发展委员会部分成员和观察员的代表,王小林是代表之一。
去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做“碳融资与低碳减贫模式可行性研究”时,王小林提出了“低碳扶贫”的概念。
王小林说:“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对许多贫困地区来讲,好的环境固然重要,但吃饱肚子是更为迫切的需求。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经济增长不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一些内部问题就难以解决。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因此,对中国来说,必须把‘低碳’和‘扶贫’二者结合起来。”
贫困地区的“国际融资”
谈到“低碳”与“扶贫”结合的可能性,王小林告诉本刊记者,国际碳市场的许多资金贫困地区都可以争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38个工业化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排义务,为了促进履约,《京都议定书》还规定了三个灵活履约机制。
中国虽然不在强制减排的国家行列,但是根据其中清洁发展机制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把温室气体减排量卖给强制减排的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减排增量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5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以资金援助与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低成本的减排量。
此外,根据一些国际会议的决议,除工业直接减排外,由于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算作减排量出售。
根据200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总量排放的17%,相关学者的最新研究表明2007年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2%。仅甲烷排放,农业活动就占全国排放量的46.6%,农村地区减排潜力不可忽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但土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完备,具有开发碳汇项目的潜力。
实践中,这样的探索已经开始,北京环境交易所是“低碳扶贫”先行的探索者之一。
2010年,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国内国际相关方用自主开发的农林业“熊猫标准”开发了云南版纳地区竹林碳汇项目。这个项目使得云南版纳地区造林5.9万公顷和对部分退化林地进行更新改造之后,还可以将其形成的碳汇通过交易获得一笔款项。
北京环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这个项目预计10年完成,将总共产生100万吨碳汇,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北京环境交易所参与的新疆红柳大芸种植与生态修复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生态修复与可持续民生改善示范项目、山西甜高粱开发示范扶贫项目等都在开发当中。
据北京环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该所成立时肩负的使命是“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他说:“当我们把气候变化和扶贫问题统筹起来考虑之后,就有了新的思路,这样可以使得综合成本最低,效果最优。因为碳交易与其他的生态服务和扶贫的目标十分吻合。”现在,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减排项目开发中,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一些国际机构如国际气候与环境变化评估项目、美国环保协会等都已经开始着手中国农林业项目市场的开发,并且已有项目开发成功。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举办“连片特困地区低碳扶贫项目申报培训班”,也意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苏继杰告诉记者,这次培训所涉及的项目之一是节能灯项目,通过和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嫁接,以最低的成本让广大贫困地区用上节能灯。
苏继杰认为,这对贫困地区更大的意义在于,过去扶贫都是靠国家财政拨款,但是“低碳扶贫”给了贫困地区新的融资途径。
此外,王小林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经成功注册多个“生物质燃料”项目,同时还成功申请了“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和“中国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3个造林和再造林CDM项目,为我国在贫困地区开展“低碳扶贫”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低碳扶贫”新机遇
同时,国内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低碳扶贫”获得了新的机遇。
北京市是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之一,并且已经在今年3月28日启动了试点工作。业内人士透露,北京正考虑在强制配额市场之外,设计“抵消机制”,比如,可以用北京郊区和北京对口支援的中西部地区的减排量作抵消,以此促进碳市场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流动性,这样北京的郊区和中西部地区就可以获得减排资金,对当地生态和扶贫都有好处。
北京环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现在自愿减排项目做得最多的就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但也只有几千万元而已。今年初,国资委正研究要求大型央企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到2012年底,所有央企都要形成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他认为这是“低碳扶贫”的一个新机遇。
他分析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一般集中于三个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环境,在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实施了新农合的情况下,如果投资在环境方面,一方面可以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将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进行能力建设。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涌向贫困地区。
事实上,“低碳扶贫”的模式已经进入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视野。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应对气候变化之所以特别关注到贫困地区,是因为贫困地区大多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属于脆弱地区,贫困人口大多属于脆弱人群。
有研究发现,中国的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低碳扶贫”还是一个正在讨论和探索的课题,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生态建设是低碳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建设要搞植树造林,一般都以山区、贫困地区居多。再如一些低碳产业,比如清洁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比较好,有利于产业发展。此外,一些贫困地区需要进行移民搬迁,就要新建社区,可以考虑把新的社区建成低碳社区,反而能把某些劣势转化为优势。
12下一页
“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
当然,通过国际国内新的融资途径筹到的钱,对中国新十年的扶贫事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王小林说,低碳扶贫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扶贫开发纲要》)提出,“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与2001—2010年的扶贫纲要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显然不同,并且首次提出“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新纲要还特别将“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列为基本原则之一,提出: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随后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中也提出,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这个规划还在随后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天然林得到全面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江河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下降;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和较强的救援处置能力。
除了马上要实施的规划,国家层面的具体行动也已经开始“动真格”。
中央财政于2004年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4611亿元构建现代林业发展保障机制。
继林业之后,草原成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在国家层面上的又一突破。2010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另据报道,目前发改委正在会同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编制《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1—2020年)》。
以“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过去牧民增收是靠不断地增加草原载畜量。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1995年一个农民家庭3000亩草场可以养200只羊,现在只能养100只羊,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收入越来越低。
有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牧民可以少放牧,保护草原,少挣的钱由政府补贴。此外,还有义务教育、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老百姓生活成本降低。这样,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比过去高,也就没有动机去大规模破坏草原。这样几年以后,旅游业就可以发展起来了,老百姓收入还能增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去年6月初,《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这个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其目的在于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与规划相配套,政府绩效考核模式也明显变化,将针对主体功能区不同定位,实行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政绩考核办法。
事实上,发展的转型不乏成功案例,贵州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就是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成功典型。
晴隆县地处贵州西南部,山高、坡陡、谷深,石漠化面积达93.1万亩。2000年,农民人均粮食335公斤,人均收入1156元,是当时全省最为贫困的县之一。这里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加以保护,这里的石漠化会越来越严重。
2001年,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贵州省扶贫办把晴隆县作为“扶贫开发与石漠化治理有机结合”的试点,开始以典型示范的模式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种草养羊。现在晴隆县草地畜牧业扶贫模式已扶持带动约47万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不仅如此,过去满山白森森的卧牛石早已掩盖在茵茵绿草之中,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然而,目前的情况不能说已经非常乐观,根据媒体报道,“老少边穷”地区正成为高污染企业迁徙的目的地与污染事件的频发地。
但王小林相信,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国家战略下,再经过十年探索,中国的扶贫模式一定会比以往有很大变化。他说:“过去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制约提得相对弱一点。但是最近五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并制定强制性的政府目标,而且这样的目标已经进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这说明中国已经动真格了。”(文/记者温泉 实习生李婷婷)
上一页12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