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一切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23/2012 18: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代先锋)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助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记事

  对于一支尚未完全实现机械化的军队来说,要想跨越发展到信息化,难度可想而知。

  当历史再一次给了中国军队赶上世界先进军事科技水平的机会时,有这样一群中国军人,勇敢地站到了军事变革的潮头。他们,用一项接着一项的重大成果,改变着中国军队的训练、作战方式和理念,进而提升战斗力水平。

  他们,就是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的专家。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如今经常被提及,直白解释其含义,就是要用一样东西,把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资源连接起来,避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的尴尬,达到“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效果。

  这样东西,名字叫“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

  世纪之交,这个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中国军队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通过构建数以千计的技术模型和反复论证试点,他们向中央军委递上了一份请战书:中国军队应该构建自己的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

  此前,解放军各个军兵种也各自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探索,建成了数百套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却互不联通。中央军委果断决策:研制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作为领受任务的项目总工程师,时任所长王建新在受领任务时感叹:事关大局,干成了则是大功,干不成就是大过!

  这是一个事关军队作战能力的核心技术,根本买不来,简单的模仿也行不通,就得靠像作战一样,去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攻克。

  很多科研人员回忆起那段经历,都笑着摇头说,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每个研究室里都支起了行军床,走路全是小跑,办公楼里经常是通宵亮灯。到后来,所党委做了一项专门的规定:一线科研人员每天必须睡觉6个小时,必须吃3顿热饭。

  经过无数个夜以继日的拼搏奋战,由研究所牵头,各军兵种、战区、科研院所和国防工业部门300多个单位8000名科研人员共同攻关,终于打通了我军联合作战指挥的“血脉”。

  “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集陆海空二炮诸军兵种于一体,贯通了解放军总部到各级指挥机构,联通了支援、情报等指挥要素。简单地类比,以前发送一份作战计划,靠打电话发传真,现在轻点鼠标发送即完成。这个项目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个研究所的成果还远不止于这些。我国第一台“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电台”,全方位对军用网络提供防护的“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还有可对飞机、舰艇实施精确控制指挥的数据链,保障陆军部队机动作战的战术互联网,都出自于这个人数并不多的研究所。

  原所长董尤心说,所里能密集地出成果,跟长期以来所里形成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分不开。“我鼓励科研人员要敢于先,基于韧,服务于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敢于超前和创新,要永不放弃,要贴近需求。”

  研究所虽然在大城市,科研人员却基本上常年在外出差。有的常年猫在山洞里,有的长期跑边防上海岛。有的项目,干了30多年才能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还有很多科研项目,由研究所牵头,众多科研单位参加,该你干还是该我干,干出成绩了算你的还是算我的,都不可能精细地区分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精神,需要心无旁骛。”所长刘怒说,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想得最多的就是战斗力,那种为了去评个奖而立项,为争取经费而上项目的事情,从来不干。

  小小的研究所和国家、军队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科研人员与各级作战、指挥机构,国防工业部门以及一线部队紧密地站在了一起,建立起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作攻关机制,组成了庞大的科研攻关团队,在探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路上成为排头兵。

  有了作为,就有了地位。小小的研究所先后走出了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1名国家和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57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现任政委李成军对日益成熟的人才队伍感到非常自豪。他说,着眼长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所里很多项目实行“AB角”的方式竞争上岗,“我们有一大批30多岁的年轻科研人员,他们已经成为很多重点项目的主攻手了。”

  “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担负“数据链”项目副总工程师的陈强,任命时只有32岁,是全军闻名的拔尖人才。

  有人问,下一场信息化战争到底该怎么打?这个研究所的人回答,不管怎么打,联得起来才能打。

  在探索信息化战争的路上,这一脚才是刚刚走出的第一步。研究所的人说,我们在路上,我们无终点。(黎云、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