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专家称青岛植树事件官方回应不及时 应对方式呆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19/2012 16:2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家称青岛植树事件官方回应不及时应对方式呆板

  青岛植树事件话题关注度曲线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图表(抽样:297条)

  

  4月18日,针对最近引发网络热议的“青岛种树”一事,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作出两次回应称:“最近一段时间,青岛植树增绿大行动受到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关心关注,许多热心市民和网友对具体实施工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批评是中肯的,意见建议是宝贵的。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已着手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答复相关问题。青岛发布将及时发布有关部门答复意见,敬请关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在此次青岛植树事件中青岛地方政府宣传部门虽然做足了“不失语、不妄言”的最基本舆情应对动作,但是整体舆论效果差强人意,舆论反映效果较差,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中应该重视由于应对方式强硬、方式呆板等引发的舆论“次生灾害”。

  从该事件的话题关注曲线我们看到此次舆论危机的“主战场”依旧是在以微博为核心的新媒体中。在事件初步得到发展的4月14日,《中国青年报》关注了微博网友“潘uu”的调查。由此,青岛植树话题进入到了大众视野,该事件的发展进入到舆情上升通道。

  随着新浪微博知名草根网友“作业本”的介入,青岛植树危机进入到了舆情高潮期,拥有200余万粉丝的“作业本”多次发问使得该事件舆情形式急转直下。从4月16日开始到4月18日,微博的转发量和话题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与青岛植树有关的短链接数与图片连载数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说明网民在微博客等关注该事件的发生都基于较为理性的情绪和较为客观的事实中。

  4月18日,“青岛发布”接连更新两条微博回应网民关切,在传达态度本身也回应了网民对植树不合理的质疑。从数据可以看到,在地方政府部门初步回应之后话题关注量进入一个明显的下降区间,但是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观察来看,关注度的下降并未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止损,依旧有大量的网民包括部分意见领袖在质疑青岛官方的回应力度。

  40亿植树,过于奢侈 36%

  人民网网友:40亿植树,这个数字堪称天文数字。用如此巨额的款项种几棵树简直匪夷所思,我作为青岛人,我支持种树,支持绿化,但是坚决反对以植树的名义铺张浪费。

  青岛植树缺乏群众调研 22%

  新华网网友:作为一项公共决策,政府应该征求市民的意见。这是一个不争的共识,政府如此大力度的指数造林,为什么不做一个群众调研呢?我想阻力会小一些。

  植树存在较大的猫腻 17%

  网易网网友:看到这么多人在关注青岛的植树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了近期多个地方出现的“豆腐渣”工程。40亿元如果都用来种树,恐怕整个青岛会成森林的海洋吧,但是很怕一些钱落实不到实处。

  期待地方政府能给与回应 14%

  人民网网友:青岛地方政府面对四五天来的网络质疑,雷打不动,可见危机应对的“惰性”。期待地方政府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及时站出来。必定网民也都是善良、理性的。

  应该理解地方政府的难处 11%

  中国网网友:拿出40亿来植树造林,说明了青岛市政府的魄力,支持青岛市政府。很多网民在这方面不懂政府的难处。作为中国人,应该支持政府在改善环境上的每一个进步。

   12下一页

  

  舆情点评

  由“树”引发的舆论危机中青岛市所面临的不是第一例,早在2011年3月江苏南京市就面临地铁施工带来的“砍树”危机。从传播学分析来看,“植树”所带来的舆论阻力必定会小于“砍树”所带来的舆论压力。但是恰恰相反,在两例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中都有相应的得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新媒体发展的舆论背景之下对其共性与特性进行分析与总结。

  共性:微博主导下的“舆情上升通道”

  在南京“梧桐树”事件中,由于市民自发保护梧桐树而引发了知名主持人“孟非”和“黄健翔”的关注,在他们的推动下该事件迅速得到了多数网民的关注,随后“微博圈子”等的成立使得“梧桐树保护”成为了热门话题,促使南京市政府数度表态重视梧桐树的保护,从少砍到不砍到保护,微博客起了重要的信息媒介作用。

  同样,在此次青岛植树舆情中,面对网民“潘uu”实事求是的调研,很多网民也从围观加入到了声讨的阵营,后期随着意见领袖的加入使得该话题成为微博热点话题之一,话题的公共属性得到加强。

  从上面的共性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微博成为了新闻爆料、事实挖掘的重要发源地,也成为了舆情上升的快速通道。面对微博客带来的舆情压力地方政府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值得肯定的是此次青岛植树事件中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了“青岛发布”的微博平台,用新媒体方式回应网民关切也是可喜的进步。

  特性:危机应对中“次生灾害频发”

  在此次植树事件中,青岛面临的舆论压力从初始的缓慢升温到后期的微博热炒经历了简短的4天时间,随着4月18号的“青岛发布”的回应,网民的质疑得到初步的解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青岛官方的回应多数网民依旧在微博指出“回应生硬”“未解决实际问题”。从舆情走势来看舆情烈度未有明显降低。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此种舆情“次生灾害”正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1,回应不够及时

  “黄金四小时”原则指出地方政府面对舆论危机时最好在四个小时内进行回应,把握话语权,实现正确舆论引导。但在此次事件中青岛市地方政府回应较为迟缓。

  2,应对方式呆板

  政务微博“青岛发布”在此次事件中作为新媒体发布平台具有贴近网民的先天优势,但是在危机应对中无论从措辞还是更新方式,都缺乏与网民的直接互动,长文发布政府回应的同时也无形疏远了和网民的距离。

  3,回应态度多变

  面对舆论危机政府应该保持谦卑的应对态度和和蔼的应对表情。但在青岛植树危机中从一开始高调宣布“40亿植树”,到事中“推诿扯皮”,再到最后“正式回应”网民缺乏一个抚慰的态度和一个善意的微笑,挤压了网民给以宽容的空间。

  舆情应对建议: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此次青岛树草之争,市民表现出可敬的公德心和理性参政的高素质值得赞叹。在网民“潘uu”实事求是的调查和“作业本”求追猛打的追问中青岛市地方政府的回旋空间越来越小,及时、客观的回应成为了基本的危机应对动作。

  随着后期“青岛发布”的系列回应,该事件造成的舆情“次生灾害”再一次成为网络热炒的话题,直至今日关于青岛植树的“五大质疑”依旧是网络热点。这也充分说明了园林局回应还不够,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依旧不够坚决。

  同时,借鉴在南京梧桐树事件中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在梧桐树下的现场演讲,更多的网民则建议市长或者是李群书记站出来,直接与市民网友对话,以此实现公共舆论的转机。青岛市也应该借此次机会完善制度,建立问政于民的机制,让市民参与到市政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中来。(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