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男子助人时致残难报销药费 经报道获免费救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17/2012 15: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16日下午,山东红十字会介入医院把吴清振接到了济南,为其进行免费治疗。院方经过会诊,初步确定分三步进行治疗,力争让吴清振能站起来实现生活自理。

  16日上午,山东红十字会介入医院的专家专程来到聊城,接吴清振到济南接受免费治疗。15日晚上,吴清振和家人就开始做准备,吴清振还特意刮了胡子,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专家到吴清振家后,又再次为吴清振进行了体检,以确定他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出远门。

  确定吴清振的身体状况还比较稳定后,下午2点,救护车拉着吴清振离开了家,前往济南。一路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吴清振感慨地说,他很久没出过门看外面的世界了。吴清振一共来过济南四次,第一次是多年前和朋友来玩,去过泉城广场,还爬过山。后三次是来治病,心情都很沉重。这一次,他是最开心的,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希望。

  下午3点半,吴清振到达山东红十字会介入医院,医院为他准备了一间病房,对他进行了全身消毒护理,换上了住院服,并进行了全身检查。医院为吴清振成立了治疗小组,检查结束后,专家对吴清振的病情进行了再次会诊。专家表示,吴清振的病情虽然比较严重,但是恢复好的话,很有希望实现生活自理。

  医院为吴清振制定了治疗计划,分三个步骤。专家介绍说,吴清振多发性感染严重,第一步是控制他的感染(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第二步是为其做神经生物反馈治疗,让他下肢逐渐恢复知觉,控制大小便的排泄;第三步,也是治疗的目标,就是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让吴清振能够站起来。

  山东红十字会介入医院还专门组织了捐款,为吴清振捐款3000多元。此外,吴清振父亲所在的饲料厂也组织了捐款,全厂职工共捐出了1.3万余元。“我打算每月给小吴寄生活费,希望他吃饭上别太委屈自己。”济南的杨女士给吴清振寄来500元。

  “兵妈妈”齐亚珍和济南恒通公司的出租车司机还来到医院专门看望吴清振,并为他送上了爱心款。(记者 陈洋洋)

  事件回放

  ●2010年4月5日,聊城茌平小伙吴清振为了帮无儿无女的老人孙树吉夫妇修房,从房顶摔下。

  ●2010年7月,吴清振因伤势严重到济南几家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高位截瘫。

  ●2010年11月,吴清振因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走上司法程序,法院判决孙树吉夫妇赔偿吴清振56万,喊吴清振帮忙的老人亲戚没有承担赔偿责任。两位老人住在养老院,没有收入来源,无力赔偿。吴清振一家没再向两位老人追偿。

  ●2010年-2012年,吴清振卧床两年,因有第三方,新农合不能报销,吴清振无法继续治疗,家庭也陷入困境。

  ●2012年4月6日,本报报道了吴清振帮人致瘫,陷入困境的情况,引起爱心人士、政府部门等各界的关注。

  ●4月9日,聊城市民政部门为吴清振一家三口办理了每人95元的低保。聊城市残联承诺将为吴清振办理残疾证。

  ●4月10日,看到吴清振新农合报销受挫,众多热心人筹款为吴清振“报销”医药费。茌平县副县长和民政、残联等部门上门探望他,承诺将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

  ●4月11日,山东红十字会介入医院的专家上门为其检查,并承诺接吴清振到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4月12日,聊城卫生部门在遵循新农合政策的基础上特事特办,承诺将为吴清振报销医药费,并送给吴清振一万元治疗费。

  ●4月14日,爱心如潮涌向好小伙吴清振,聊城、济南等地志愿者走上街头为其募捐,省外热心人也给他寄来爱心款。

  ●4月16日,山东省红十字会介入医院到聊城接吴清振来济南免费治疗。

  吴清振的“非典型性”更典型

  吴清振的所作所为,并非典型意义上的“义举”,但以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他称得上是一位“好人”。对于吴清振这样因为助人而遭遇不幸的人,仅仅有道义上的认可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更多制度上的保障。

  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之下,因为帮人修缮房屋而不幸摔伤致残的聊城小伙吴清振,终于暂时摆脱了困境。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依然荆棘满布,但至少可以不再独行。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吴清振的所作所为,并非典型意义上的“义举”。他帮人的动机,是应朋友所托;而事后又与当事人——两位没有子女的贫困老人对簿公堂,以请求赔偿。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最初寻求帮助的时候,撞上了法律与规定的重重壁垒。

  然而,正因为吴清振本人身上存在着“非典型性”,社会各界对他无私救助,才更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吴清振并非一位完美的道德模范,但以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他称得上是一位“好人”。他身上承袭着一种“尊老敬老”的文化因子,这种形成于农业文明的朴素美德,在今天仍有着很深的积淀。尤其在以感情为人际关系纽带的农村地区,像吴清振这样的举动,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存在。

  所以,对吴清振行为动机以及事后索赔的苛责,显然是一种求全责备。这种论调在无形之间抬高了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脱离了客观实际。我们固然要颂扬那些觉悟崇高的模范人物,同样应该尊重每一位像吴清振这样,拥有古道热肠的普通好人。因为“善无微而不赏”,对行善之举不宜划分等级。“小善”的点滴积累,同样可以汇成“大爱”。

  当然,对于吴清振这样因为助人而遭遇不幸的人,仅仅有道义上的认可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更多制度上的保障。在事件进入司法程序之后,赔偿责任已经明确,按规定新农合不能为其报销医药费。但现实的困难,更能考验出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因为不管是法律规定还是福利政策,其终极意义都是维系社会公平。如果只是死守“公事公办”的原则,对吴清振的困境漠然视之,表面上看是维护了规定的权威性,实际上可能要付出巨大的公信力代价。原本为民服务的政策,也将被贴上“不近人情”的标签。令人欣慰的是,聊城卫生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为吴清振解了燃眉之急。这种“特事特办”,最大程度上彰显了新农合政策的本意,也很好地回应了公众期许。

  值得尊敬的还有那些不知名的热心人,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素昧平生的吴清振。这既是对吴清振助人为乐精神的褒奖与支持,更将其发扬光大,张扬出社会道德的力量。

  政府部门积极帮扶,爱心医院进行义诊,热心人踊跃捐助。各个层面的积极作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吴清振个人的困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纾解了公众对于社会道德失范的焦虑感。“好人有好报”,原本只是一句挂在口头上的美好愿景;但在当下,却应该成为一种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需要我们更多地付诸实际行动。(李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