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曲靖4月15日电 题:云南旱区见闻: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困扰
中新社记者 史广林 胡远航
沿着砂石一路向上,满山绿色。路旁恣意绽放的杜鹃花,让山坳里的小俄歹村掩映在红花绿树间。85岁的卢少清佝偻着身子,默默地收拾着院子里堆放的木材。
卢少清是云南曲靖市小俄歹村的村民,这样严重的干旱在他记忆中还是第一次遇上。小俄歹村海拔1748米,典型的山区乡村。如今,山依然是青山,水却成为难题。在干旱的严重困扰下,大批的年轻人开始出去打工赚钱,留守在家里的老人成了村里的主要人口。
每隔两天,卢少清要去4公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以满足他和一头毛驴的生活用水。虽然街坊邻居也经常帮助卢少清,但他总觉得过意不去,宁愿自己动手。地里的小春作物已然无望,大春作物也要等着下雨才可能播种。这些活计,都是他一人承担。
10多天前,一场大火,将卢家烧得片瓦不留。村民将卢少清从火堆里救了出来,才幸免于难。得知这个消息,儿子卢家友立即赶回了家。
面对记者,卢家友有些无奈。他说,“田里已经没了收成,不如出去打工。其实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亲。”
为此,每年他都要回家四五次。虽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卢家友还是要给家里寄上400元。
看着儿子,卢少清眼睛有些湿润,喃喃道:“没有办法,不出去没有钱,没有钱怎么过活?”
卢家友听了,苦笑着说,“等房子盖好后,还要出去。”
同样,在曲靖市沾益县炎方乡刘麦地村,以往只有两三百人出去打工,这两年因旱而外出打工的人数骤增至700多人。
记者见到61岁的蒋春留的时候,他刚刚送两个孙儿去上学。除此以外,他还要照顾田里的庄稼。老伴身体不好,里外都是蒋春留一个人操劳。
与卢少清一样,蒋春留有着相同的纠结。他说:“不让儿女出去打工,孙子孙女上学要钱。去打工吧,只有老人和孩子的家相信他们也不忍心。”
数据显示,云南省自2010年启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两年来全省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850多万人。 (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