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4日电(记者 宗晨亮)4日清明节当天,一场没有亲人的爱心祭扫活动在申城公墓滨海古园举行,爱心人士们用黄丝带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系上一张爱心思念卡,捎去人间的怀念与真情。
据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提供数据,上海市中心城区现有“无主”骨灰7560具,其中龙华殡仪馆安息堂(卫家角息园)4730具,宝兴殡仪馆2301具,颛桥寝园现有529具,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截止到本次活动,滨海古园爱心苑的“无主”骨灰纪念碑下已经安葬了998具“无主”骨灰。
通过本次活动,主办方向社会承诺今后每年的正清明当天,为申城已故的孤寡老人和“无主”骨灰举行公祭活动,并确定当天为“上海市清明爱心公祭日”,让这一特殊群体在“逝有所葬”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葬后有祭”。
本次爱心祭扫仪式还面向全市公开征集志愿者,截止活动前一天,共有86名来自上海各区县的市民报名参加。仪式上,首先安葬了来自殡仪馆的一百具“无主”骨灰,随后由54名志愿者,共同祭扫和缅怀素不相识的逝者们。音乐声中,志愿者们或为逝者擦拭墓碑、献上一枝鲜花,或围绕着爱心树,用黄丝带系上心形思念卡,或是挂上一串风铃。虽然这一举一动也许是再平常不过的,但他们这些小心翼翼的动作,都是为了素不相识的人们。
爱心苑是滨海古园汇聚了社会各界爱心的特色苑区,各种新颖的环保节地墓营造了清新独特的环境氛围,同时这里还是专为孤寡老人、特困群体开辟的身后大家庭。爱心苑源于古园一位员工和一位孤寡老人乐阿婆的故事,因为古园的优良服务,阿婆决心百年之后把自己唯一的住房捐赠给古园,为感谢阿婆的爱心之举,古园建立了爱心苑,期待让更多的爱在这里延续。
自2008年4月爱心苑举行爱心集体葬礼以来,爱心苑以节地草坪葬(每穴占地面积仅为0.38平米)为主,相继推出了花语葬、七彩环保葬、植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环保葬式,并将受益群体由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体,进一步扩大到了殡仪馆长期无人认领的骨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