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村一角。
以前的新村景象。
中新网永春4月1日电 题:闽南知青村55年巨变:荒山野岭蜕变最美乡村
作者 梁白瑜 苏巧凤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当年毛泽东一声号召,知青们纷纷涌入边远山区和农村。在福建永春县下洋镇,也有这么一个小山村叫新村,它被人们称为“知青村”。
如今,55年过去了,知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荒山野岭、草木丛生已变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新村也成为永春县十个县级示范村之一。
忆往昔岁月峥嵘
1957年,26名知青来到福建永春县下洋镇曲斗公社墘头溪。这里仅有一座破屋,大伙儿用三块石头架起一个炉灶,开始了开荒辟野的新生活。他们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新村”。
“从1957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到几十个的知青到这里来开荒垦田,1965年我也来了,那时新村已有100多人。1969年又有100多人来到我们这里。他们基本上都才十几岁。”忆起往昔,现年近70岁的郭成财激动不已。
来自三省七县21个公社50多个村庄的知青陆续汇聚新村,全村仅有的一间破屋早已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食宿,于是一拨一拨的知青一边开荒辟野,一边垒土建房。
“除了打地基,从砌墙到上瓦都是知青自己动手。”郭成财说,知青自己建新的住房,自己制造生产生活工具,任何困难都靠知青们自己解决。
“不过当时新村的环境依旧很差,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放眼望去就是荒山野岭,草木丛生。有些年轻人不习惯,有人哭过,有人叹气过,也有人想逃过。”聊起当年,郭成财还是唏嘘不已,“不过,年轻人嘛,说说笑笑,讲讲故事,吹拉弹唱,反正穷开心着,很快地一天天也就过去了。”
就这样,“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村荣我荣、不断超越”的“知青精神”开始在新村扎根发芽了。
求发展脱胎换骨
为了突破偏远山村的发展瓶颈,1996年新村选派几位代表出门学艺,学成归来,全村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旧村改造和经济大发展。
眼前是一排排齐整排开的红砖小楼,统一的外貌统一的楼高,漂亮精神。这就是新村旧村改造后建起来的。“我们采用两家合建的方式,这样每一幢不会太单薄,楼与楼之间的间隔留到2米,更宽阔。村里补贴给每户1.5万元,另外还有5000元作为外装修资金。”郭成财介绍。
1997年第一批27户改旧建新成功,郭成财家就在第一批拆旧建新之列,第二轮拆旧7000多平方米,新建标准化住宅20座是在2003年春开始的。2011年,该村的第三轮建设也拉开了帷幕。
旧村改造的同时是经济的大发展,矿产开发、汽车运输、柑茶种植等行业欣欣向荣。
“目前,我们村拥有芦柑、美国脐橙、塔罗科血橙等1200多亩,无公害铁观音茶叶300多亩。”村委会主任李联进自豪地说,“我们还有各种运输车辆三、四十部,其中大部分是载重20吨的大卡车,日运输量可以达到600吨以上。”
建设最美乡村
2012年,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新村是十个县级示范村之一。“我们的目标是把新村建成福建省最美乡村之一。”李联进豪情万丈。
漫步新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有统一标准的垃圾桶,每天都有人专职来收垃圾并送到垃圾填埋场,脏乱的环境一扫而空。而每个住宅区不远处都有一个统一建设的家禽集中圈养区,这些圈养区是专门请人设计,满足了家禽饲养所需的阳光、通风等要求。
同时房前屋后也都种上了各类花卉和树苗,“这些花啊树的可都名贵着呢。你看,这些是樟树,罗汉松,这是桂花,还有这些是含笑。它们可是我们的‘绿色银行’。村里说这叫实现美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村民小吴乐呵呵地说。(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