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线从毕月如的平房穿过。
毕月如居住的废弃危房。 记者 许琳 摄
3月18日,记者手机响起,毕婆婆哽咽着诉说:“我现在还是没有个场(方言:住的地方),日子难得过哟!”
毕婆婆叫毕月如。两个月前,一封实名投诉信反映,麻城市木子店镇在修建大别山一旅游公路过程中,征用拆除了她的农舍,致使她无立身之地,在废弃的危房里艰难度过三个严冬。
腊月廿四日,记者实地调查。
由毕婆婆邻居汪绍科带路,记者来到木子店镇角一处堆满破烂的危房前。“毕婆婆就住在里面”。顺着汪手指的地方看去,昏暗的房中支着张小床,发黑的蚊帐内和衣躺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见有人来,老人缓慢起身下床。地上潮湿,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屋里光线太暗,只好搬几把破旧的凳子在门外坐了下来。
经过断断续续的一问一答,记者初步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2009年12月30日,镇、村干部来到夏家垸,说因建设黄冈旅游线木子店段,毕婆婆的房子需要拆除。干部说,按国家有关政策,拆除的房屋会得到补偿,还会新划一块宅基地。
毕婆婆同意积极配合国家建设。3天后,她家165平方米的砖混房被夷为平地,镇里给她补偿1.7万元。
毕婆婆有两个儿子。20多年前,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分了出去。10年前,她老伴又因病去世。毕婆婆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一个常年外出打工,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太婆自理生活,日子过得清苦。
建设旅游线,毕婆婆积极配合,指望能给她安顿个好去处,谁知政策规定有儿不能享受五保户待遇,进不了福利院。无奈之下,身患冠心病的毕婆婆托人住进这间废弃多年的危房,在里面度过了三个春节。
记者旋即来到木子店镇委机关。一位镇委副书记同记者一起看了毕婆婆的住处。镇干部说,这两年镇里干部换动频繁,具体搞大别山旅游开发的人都调离了。现任镇干部真不知道毕婆婆在此住了几年。
这位镇委副书记承诺,尽快将毕婆婆安置好,让老人有一个安身之地。
然而两个月后,记者从毕婆婆的哭诉中得知,老人现在还是“没有个场”。
记者手记
这是一篇迟发的新闻调查。之所以迟发,是因为两个月前,镇干部的承诺,在记者心里燃起解决问题的希望。直到3月18日,接到毕婆婆的电话,记者才知道,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年过七旬又失去老伴,早年分家的儿子难以承担赡养义务,作为基层政府和民政部门,应予以关爱,让老人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更何况她居住的房子被征用拆除,也该妥善安置。
如何关注民生?如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看来得从一件件实事做起,将身边的一个个人纳入关爱的视线。
好在毕婆婆的诉求已引起镇政府的重视。昨日(20日),镇政府表示,应老人要求,落实与过去老房屋宅基地级差相当且符合政策要求面积的宅基地,同时妥善协调解决好老人的住处。(记者 许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