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女性代表委员活跃中国两会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您给在座男委员都上了一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袁明女士话音刚落,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便作了点评。
在日前这场对外友好界别的小组讨论中,袁明的提案题为《做好女性话题,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女性在参政议政方面的独到之处,不仅体现在公共外交。”这位年过六旬的女委员认为,女性天生的责任感,来自对家庭的担当。
提案中,袁明用了“母仪天下”一词,有男委员笑称嗅到了“野心”。袁明解释道,“母仪天下”与“野心”无关,但“出于母性,女性在参政议政、管理社会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袁明说,尽管其所在的对外友好组是女性委员比例最低的组别之一,但女委员的发言总能得到男性委员的认可和尊重。
在全国政协委员、开国元勋叶剑英之女凌孜看来,女性参政议政的意义并不只在于代表女性“说话”,更在于用女性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比如我们妇联界别,主要关注的对象是一老一幼。”
不难发现,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提案、议案,很多出自女委员、代表之手。杨澜委员呼吁慈善立法,邓敏委员关注儿童看病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蔡素玉呼吁建立全国儿童医保制度……
被媒体称为“雷人”委员的张晓梅,这次又带来了新提案。2010年,她曾提出“女性例假期间可以申请带薪休假”等提案,引起社会争议。当时有网友问道:“婆婆妈妈的事儿,也能上政协?”
而全国政协主办的《人民政协报》对张晓梅的提案做了整整一版的报道。文章指,张晓梅的提案“突破民众心理上对委员提案的森严感,让政协委员的提案能有更多贴近民众生活、关注民生小事的低视角内容”。
今年,张晓梅提议把公共集中供暖向南方地区延伸,又被舆论称为“最靠谱提案”、“站在了前沿”。
“女性比男性多一些感性、细腻,对一些更加细微、容易被忽略的社会现象,有更加敏锐深切的体会。”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说。
对于女性参政议政,这位来自贵州省的女作家有自己的看法:“男人比女人强大是农业文明的表现。在智慧化生存的社会,男女区别并不大。但目前的中国政坛似乎还存在着农业文明的残余。”
据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教授李慧英观察,中国女性参政议政发展轨迹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以人大代表为例,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女性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1977年达到21%。但在1978年到1998年,20年的时间仅增长了0.8个百分点,2003年略微下滑到20.24%。但到本届全国人大约3000名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已上升为21.33%。
袁明委员8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世界上“非常领先”的位置。“五四”之后,出现了邓颖超、蔡畅等妇女运动领袖,而建国初期,这些女性创办妇女杂志,参与国务活动,在当时世界上相当领先。(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