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GDP"万亿元俱乐部"再扩容
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我国三分之二的省级行政区域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元大关,广东省更是成为第一个5万亿元俱乐部成员。
2011年,我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的省份达到23个。广东继续领跑,成为第一个GDP迈入5万亿元的省份,而江苏、山东也突破4万亿元,紧随其后。
中央党校辛鸣教授:广东GDP的增速固然放慢了,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总量上依然是排第一,江苏、山东这样的省份历来是我们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的省份,所以他们依然保持在四万亿的台阶上。
第一梯队的成员都是老面孔,但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说,工业产品的改造升级,取得了成效。
山东的工业投资不是说都去建新工厂了,一大块儿是拿来在老企业当中做技术改造。要不然我们山东哪有那么多土地?都是投资在老企业当中。这个技术改造一举多得,工艺产品都可以换代升级。
去年区域经济的最大亮点,在于“2万亿俱乐部”和“万亿俱乐部”成员大扩容。随着辽宁和四川的携手进入,GDP 2万亿元省份增加到5个,而广西、江西、天津、山西也首次迈入万亿元门槛。重庆更是凭借16.4%的增速,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袁钢明教授认为,中西部地区加速赶超的势头,不容小觑。
袁钢明:它就是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进入了万亿发展水平,而且这些都是过去发展非常困难的地区,所以说只要充分发展这些地区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或者发展劲头比东部,还要持久,还要强劲。
紧邻长三角,但经济基础薄弱的安徽省,这几年发展迅速,2011年GDP总量紧随北京之后,位列第十四,距离上海也只有五个身位的差距。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认为,这要得益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
沈卫国:皖江示范区获批以来,示范区各地不断完善载体建设,改善支撑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固然可喜,但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更要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居民收入的增速,能否跟上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
尽管多数地区给出了一份华丽的GDP成绩单,但2011年的成绩并非探囊取物一般简单。其中,许多地区共同感受到的压力来自于部分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去年8月以来,我国出口增速逐月回落,从最高的24.5%下滑到13.4%,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其中,从业人员高达4000万的加工贸易,去年12月份增速更是下挫到了个位数,形势严峻可见一斑。身处一线的出口企业感受最为直接,东莞某鞋厂邹老板说,订单不多,利润下滑,但他们还在坚持:
邹老板:到现在可以确定的数据,订单损失了百分之50%,我说的是订单但不是价格,利润一定要有。工厂要生存下来,要保持工人工资正常,一个产品的利润和涨工资材料升比不了,现在外单接不了,而且许多工厂还有一定实力的话,还会撑着。
辛鸣:舍弃涸泽而渔的GDP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一年许多省份所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因此,在GDP繁荣的背后,我们依然要坚持理性、客观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辛鸣:像GDP的效益问题,GDP背后产业结构问题,我们中国社会的GDP不能只是生产制造业形成GDP,还要鼓励服务消费也能形成GDP。又比如,GDP的成本问题,我们不能为了GDP大量浪费资源,得不偿失,涸泽而渔的GDP我们再也不能要了。
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的认同。成绩值得肯定,但单纯追求总量的思维定势在个别情况下依然存在。
杨禹:我们通过GDP的统计数据,能够看到总量的扩大,同时也要更多去分析,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GDP总量的扩大。注意到几个省份GDP总量的扩大,主要是这几年在新兴战略产业方面上的项目比较多,对于这些项目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些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哪些是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擦边球。
袁钢明:GDP增长要能让老百姓收入提高 负担减轻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袁钢明认为,沿着这个思路,经济总量的增长将会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民生改善又将推动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高。
袁钢明:比如说你增长速度很高,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投资或者房价上涨很高造成的,GDP增长越高,老百姓负担越重,所以要使GDP增长能够让老百姓收入提高,负担减轻。(记者陈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