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国家权力机关直面校车安全等教育热点问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30/2011 15:36:12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蔡靖骉):30日,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例行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向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询问。与教育问题相关的热点——校车安全,成为专题询问的关键词。以下是详细报道:

  近来,随着几起校车事故的接连发生,校车安全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天,中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等部门负责人坐在了一起,就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一问一答的专题询问。刺痛中国社会的校车安全问题自然成了询问的一个主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索丽生这样提问道:“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交通安全事故,令人痛心。请问有关部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介绍了正在制定中的校车制度的进展情况。他说,12月8号发改委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交通部等十二个部门共同研究了工作方案,确定了一个总的要求,即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符合国情、责任明确、可持续的原则,研究提出建立校车制度的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目前,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从校车的生产、校车的配置、校车的运营和校车的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对15个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他说:“这里包括研究完善校车标准,(制定)鼓励和支持企业生产校车的政策,合理配置校车资源,多渠道地筹集校车资金,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的办法,校车运营线路设计以及支持校车服务的优惠政策等等。”

  朱之鑫说,实际上还是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建立校车制度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城乡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问题、道路条件的问题、校车和驾驶员的准入条件,等等。所以统筹协调非常必要,这里要明确一个政府的主导责任。二是要社会参与。政府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项,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多渠道提供服务。三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建立校车制度,总的来看还不能脱离国情照搬别国的做法。

  据了解,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对校车进行了严格界定。但是社会舆论对此也产生另外一种担心,受到经费投入、校车达标等因素的制约,这一规定反而会导致一段时期内普通家庭的学生,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等地的学生无车可坐,难以就学。这个担心也是委员索丽生所关心的问题,对此,朱之鑫解释道:“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疏堵结合。既要严厉打击黑校车,规范校车的运营管理,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几条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出行的安全的过渡性办法。例如,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就设置了一个为期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里,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

  关于校车安全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先后发生了几起校车安全事故,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务必把校车这个新问题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都分别牵头研究解决问题的法规和方案。教育系统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要协调家长进行选择、设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有校车的学校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