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有多少景区紧锁着私家会所敲不开的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6/2011 15:59:15   来源:国际在线

会所配建的水境

会所露台

  据中国之声报道,岳麓山是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湘楚文化荟萃于此,同时也是黄兴、蔡锷等革命志士长眠的红色圣地。然而,在这样的一个公共景区内,现在却有一块场地被私人圈了起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何晓华辩称:那不是会所而是文化基地,还说文化基地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12月16日中国广播网)

    相关评论:岳麓山私人会所如华丽丽的“脓包”(组图)

  “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但若在今日,游历之后的此般感慨就得改为“回雁为首,岳麓会所”。在私家会所面前,岳麓山当然不算一片净土。经营者说,这里消费的不仅是客房高档的服务,“更多的是岳麓山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此外,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沦为盘中餐,只要你提前预约,诸如大雁、穿山甲、娃娃鱼之类的野味任你点。


岳麓山被曝建豪华私人会所

  会所无可原罪,“600 800块钱一个人的标准”也没啥可说的,问题是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与私家会所珠胎暗结,这算不算“划公为私”的乾坤大挪移?道理人人懂,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或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的,都属于违法行为。那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公共景点,为何成了有钱人的后花园?相关部门的诡辩毫无技术含量可言——“这不是会所,那是一个文化基地”,文化基地当然“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他文化人,是吧”。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说法更“高屋建瓴”:岳麓山景区欲打造几处像麓山沁园这样的集文化传播、艺术展示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基地,且还有3条“山规”,那就是建设为自然生态让路,经营为湖湘文化让路,场所为广大游客让路

会所里的麻将室

  会所客房
  三个“让路”,在庭院深深的私家会所面前,显得很是滑稽。其实,穿什么马甲不重要、喊什么口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底裤”在哪里、言行举止是合乎公序良俗还是嚣张乖戾?岳麓山与会所的畸恋不是第一宗:譬如据不完全统计,杭州西湖的核心景区,至少有近50家企业或私人投资的各类会所,听名字像文保建筑,但其实挂羊头卖狗肉;此前有消息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承德避暑山庄内,一座为会员提供专属服务的豪华私人会所准备开门营业,并首批限量发售的100张会员卡,每张价格初定为20万元;即便是京城的故宫,也沉陷于撇之不清的“会所门”……在我们的印象中,与青山绿水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叫“穷山恶水”,正因如此,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尽管框定了风景名胜“公共产品”的属性,但货币化野心从未断绝,只要权力的口子稍微松一点,“占山为王”的行径就甚嚣尘上,只是各地版本不一罢了。

   有人说,这是私家会所挤占景区,这话有失偏颇;如果景区没有“迎客”的心,会所又岂能敲开它家的门。在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景区的山水就要与商业隔离,即便是开会所,也当有看得见的程序正义:经营者准入资格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如何补偿、山水资源如何保护……如果这些问题是一笔糊涂账,景区会所不过是少数利益集团变现公共资源的功利戏。景区管理者也是人,是人就有逐利的心。真正的问题是,眼下诸多景区既是管理者又是开发者,亦官亦商的分裂身份,难免就会演出公私难分的剧情。

   有多少景区紧锁着私家会所敲不开的门——这是个制度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呢?(邓海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