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2月16日电(记者朱国亮、王博)位于中国西北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青土湖,如今每年有一定水量沿石羊河注入,芦苇和一些沙生植物随之得以在沙堆上疯长。
青土湖并非一个知名湖泊,在中国,乃至它所在的西北省份——甘肃,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湖泊,但国务院于4年前批准投资47亿多元,对其进行治理。
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闾湖泊。位于著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东端的石羊河,将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源源不断地输入青土湖,而青土湖则将中国的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分开。
然而,由于人们忽略了生态用水,在石羊河上大量修建水库,将河水过度用于农业灌溉,青土湖在1959年完全干涸,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这里“握手”,周边生态持续恶化,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一个沙尘暴策源地。
如何既能确保农业灌溉需求,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为生态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这在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的中国西北,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记者从甘肃省水利厅了解到,中国政府斥巨资治理石羊河和青土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在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间探索一条新路。
现在,石羊河流域的人们逐渐找到了这条路,那就是注重“水效益”,通过提高单方水的效益,让农民用更少的水,生产更高价值的东西,从而既让农民增收,又少用水。
过去粗放状态下,当地农业用水效益非常低。石羊河最下游的武威市民勤县水利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民勤县单方水GDP产出仅为1.6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约1/10,其中种植业单方水GDP产出是0.74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为了改变这种用水效益低下的局面,在石羊河和青土湖治理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调整当地种植业结构,少种小麦、棉花,发展效益更高的设施农业,主要是蔬菜和瓜果。
如今,在石羊河流域,随处可见连片搭建的日光温室。民勤县三雷镇中陶村村民刘忠德家有9亩地,过去种植小麦、玉米,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现在在政府引导下,利用大棚种了3亩葡萄、2亩辣椒,加上暖棚养畜,一年收入有4万多元,用水还省下不少。
据民勤县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民勤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约2.4万亩,经测算,在2009年至2010年生产周期,这个县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0423元,单方水效益为17.46元,是小麦的18倍、玉米的16倍、棉花的4倍,节水增收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在石羊河治理过程中,当地政府还进行了水权制度改革,对生态、农业、工业等方面用水进行定量分配,同时让每方水都有价,促使农民节水,主动发展高效益农业。
正是追求提高水效益,青土湖才又得以重现水面。在不久前与甘肃省气象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武威市副市长胡细如介绍,到今年10月,石羊河为下游地区下泄水量已超过2.6亿立方米,曾经干涸的青土湖又形成一定面积的季节性湖面,周边一些关闭的机井转为自流涌泉。
注重“水效益”已成为中国西北许多地区解决农业发展与生态用水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敦煌,因为水危机,农民开始大规模改种葡萄。敦煌市林业局局长高华说:“和以往种棉花相比,种葡萄能将单方水的效益提高数倍甚至十倍,这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又有利于节约用水。”
不仅仅是敦煌,整个甘肃省都在河西走廊和沿黄河灌区示范推广高效节水农业,今年已发展到500多万亩,甘肃省的目标是1000万亩。与甘肃相邻的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也在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