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马尔康12月7日电 题:阿坝纪行之二:大藏寺-600年古刹的“年轻态”
作者 刘贤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有一座号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二扎仓”的大藏寺,地位仅次于格律派祖庭甘丹寺。这座蜚声海外的古寺已有597岁高龄,现今从建筑到人都呈现出“年轻态”。
从马尔康县城出发,在宽阔的河谷地带和两山峡谷中驰行,一个半小时后抵达大藏寺所在大山脚下。盘山路仅容一车行驶,险峻处从车内看不到路基外沿,似悬于半空。路上罕见人迹,山腰已有积雪。半小时后,占据了整个山顶的大藏寺映入眼帘,金黄色的屋顶在阳光下尤为耀眼。
记者一行入寺见到大藏寺藏经阁管家丹增曲扎。他正在接待前来参观供佛的外地客人。30岁的丹增曲扎皮肤微黑,穿着棕红色的僧衣和黄色的僧鞋,若不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难知道他是汉族人。
丹增曲扎说,自己向往藏传佛教格鲁派严格的戒律和大藏寺活佛祈竹仁波切的教导,于是千里迢迢到坐落于海拔3000多米的大藏寺,求了三年,才得以在此出家。他管理的藏经阁内存放着满满两面墙的藏文经书和佛教经典,办公室电脑内存着他自己拍摄的数十个大藏寺僧人念经、佛事活动的视频和该寺各个时期的照片。
丹增曲扎对大藏寺的情况如数家珍。据介绍,大藏寺于1414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阿旺札巴大师建造,是其发愿建成108座寺院的最后一间,于是命名为“大藏”,取其“圆满足数”之意。古时就有“朝拜了大藏寺就不用再去拉萨”的说法。在拉萨布达拉宫中,有一幅重要寺院壁画,其中亦包括大藏寺。
入寺门,行约30米,上十多级台阶,过约20米宽的广场就到了大经堂:镀金屋顶,正面悬挂黑底白纹的八宝图。经堂内饰繁丽,墙壁上层是精致的唐卡。殿堂中间用供曼扎(最高规格的供佛器物)供奉佛像和活佛画像,左侧耳殿四墙供千尊佛像,右侧耳殿供千尊度母像。
经堂右侧有一根柱子与众不同,用明黄绸布包裹起来。丹增曲扎说,相传这是大藏寺定址时的柏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见证了大藏寺的兴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了整个中国,藏于深山的大藏寺也未能幸免。丹增曲扎说,寺内除护法殿保存原状外,其余建筑尽数被毁,大经堂只余这根千年柏木和断壁残垣。
浩劫结束后就开始修缮大藏寺,传说当时这根老柏木上开了三朵粉色小花,预示着大藏寺的再兴。丹增曲扎说,今天的大藏寺已有包括大经堂在内的七座佛殿和数十个僧人居住的扎康。为迎接2014年的建寺600年大典,寺庙今年4月开始维修佛塔,经堂右侧已堆满准备放入塔内的经书。此外,寺院于11月起动用当地政府所赠的木材对护法殿进行装修,让久经岁月的护法殿重焕青春。
维修大藏寺成为当地信教民众的一项盛事。从丹增曲扎拍摄的视频中可见,老老少少的民众背石头、抬木材,声势浩大。
寺庙大门外的空地就是木工工地,“呜呜”地响着刨木头的声音,刨花铺满地面,旁边整齐堆放着等待刨光的木材。哈修村22岁的三郎是木工之一。他们将从夏季工作到冰雪覆盖的春节前,就住在工地旁的木板房内,每日天刚亮就开始工作。他说:“我们不计较工钱。维修大藏寺就是功德。”
呈现“年轻态”的不仅仅是大藏寺的建筑。据丹增曲扎介绍,如今寺内有80多名僧人,平均年龄20多岁,是充满生机的僧团。
记者问及“今年阿坝州阿坝县格尔登寺发生的数起自焚事件中的僧人和离寺僧人都只有十多二十岁,如何看待这件事”。丹增曲扎说:“个人所做的事情只能代表个人,不能代表整个集体,于佛家也一样。”他表示,我们评判事情的依据是“如果伤害到众生,就不是佛法”,“如果我接受了群众的信财,还去伤害人,那我就不是人”,“作为大藏寺的僧人,我们不希望搀和进去,不做任何一件这样的事”。
据丹增曲扎介绍,大藏寺于2000年修建了法香院,有2位老师和40多个学员,已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学员鲁西18岁进入大藏寺学经。他说,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读经,上午和下午各有一节课,其余时间就是背经、辩经,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就寝。
丹增曲扎说,现在寺院水、电、路皆通,政府还将拓宽上山的公路,佛塔也将在三年内建成。2014年将举行建寺600年庆典活动,汇集海内外高僧大德再现大藏寺的荣光。(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