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北京年轻干部上下流动机制初步建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20/2011 16:58:00   来源:北京日报

  “三门”干部派下去 基层干部选上来

  年轻干部上下流动机制初步建成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去年以来,本市陆续开展了公开遴选、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初步建立了年轻干部在基层培养、从基层选拔的培养选拔机制,正在形成市、区县之间干部资源“上下经常性流动”的良性循环。

  在基层培养:

  每年选派500名

  “三门”干部基层锻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选拔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专业知识的公务员,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与此同时,从“家门”进“校门”再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增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在全市14.3万公务员中不具备两年以上基层经历的有1.6万人,其中,市级机关有4200多人。为进一步优化本市干部队伍来源结构,不断丰富干部队伍经历结构,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提出,从今年开始,每年安排500名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社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锻炼,区县也要做出相应安排。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市和区县机关年轻干部基本具有2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截至目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陆续选派了500余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如此成规模选派年轻干部“回炉”,在全国尚属首例。这批选派的年轻干部,平均年龄33.4岁,最小的22岁;中共党员占87.3%;副主任科员以上占79%,主任科员以上占55.6%;99%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3.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和专业,具有年纪轻、文化程度高、专业知识扎实、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到基层锻炼,将增进年轻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

  从基层选拔:

  公开遴选长效机制建成

  截至目前,本市已连续两年开展了全市性的面向各区县公开遴选。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统一搭建平台、加强组织指导,市纪委、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31家市级机关提供了150个遴选职位并组织实施。据统计,两次公开遴选,16区县共4000余人报名,最终入选137人,平均年龄30岁,女性占38.4%,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36.2%,其中有5名博士。公开遴选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理念和机制基本确立。

  遴选单位普遍反映,绝大部分从区县遴选上来的人员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进入角色快,大大超出预期。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有近六分之一的遴选人员已经调整到重要岗位。公开遴选畅通了自下而上的选拔渠道,将具有基层实践经验、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基层公务员选拔充实到市级机关,逐步改善市级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形成年轻干部在基层培养、从基层选拔的正确用人导向。

  今后,本市将建立健全从基层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长效机制,综合运用公务员录用、公开选拔、公开遴选、公务员调任以及选派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大学毕业生引导到基层和生产一线,把经过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培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建立从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记者 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