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小学差生戴绿领巾”引广泛质疑 官方叫停收回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20/2011 08:58:41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一则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的消息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该校的做法引发广泛质疑,许多家长认为有歧视之嫌。据悉,陕西省少工委目前已介入调查,要求校方立即改正,西安未央区教育局也已对此举叫停。

  孩子:

  一出校门摘下领巾

  10月17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苏女士的女儿读一年级,她说孩子看书、写字挺认真,就是反应有些慢,成绩一般。10月14日,她女儿回家就戴着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女儿说这是老师发给她的,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说,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少先队员的象征,绿领巾怎么能相提并论?”

  17日中午,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对绿领巾不理解,认为学校此举欠妥,没有征求家长意见。

  学校:

  激励上进 并非歧视

  “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17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冯老师解释,一年级学生不是全部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据介绍,学校委托制作红领巾的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10月14日发放给没有入队的学生。


1 2

  主管部门:

  做法欠妥 全部收回

  记者从西安市未央区宣传部了解到,经过调查,由于学校前期调研不够充足,没有严格按照队章规定执行,也没有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主管部门认定该小学的行为“做法欠妥”,此项活动已经被叫停,“绿领巾”已全部收回。

  未央区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建队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红领巾胸前飘,阳光少年在行动”主题活动,活动分为聘请辅导员、一年级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和“我是生活的小主人”生活技能展示等环节。

  根据学生意愿和班主任老师推荐,首批吸收50名少先队员,另有40名确定为“苗苗队员”。苗苗队员的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健康成长、不断努力,意在激励孩子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组织,争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目前,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这一做法已叫停,“绿领巾”全部收回,学校已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解释说明消除误解。

  少工委:

  不符规定 坚决反对

  得知学校让小学生佩戴绿领巾之事,陕西省少工委工作人员说,《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并没有“绿领巾”的规定。“我们不支持学校这种做法,佩戴绿领巾不符合全国少工委有关规定。”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先队作为全国性少年儿童群众组织,重要标志上有统一规范。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据媒体报道,共青团中央2004年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本报综合报道)

  观点

  对个体尊严的羞辱

  一般来说,教育暴力表现为躯体暴力、心灵伤害和思想钳制三种形式。“绿领巾”逻辑的实质是对受教育者个体尊严的羞辱和对教育暴力的盲目崇拜。我们知道,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对未成年人拥有过多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权利,而儿童和少年对教师的职业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意识和能力,加上教育部门对教师监督的缺席,常常导致教师认为儿童需要成人的严厉管制,成人对儿童具有随意处置的权力。由此,“绿领巾”逻辑出现了。之所以说,“绿领巾”是对个体尊严的羞辱,在于真正教育意义上的惩罚实际上仅仅是一个要求,一种饱含尊重与信任的要求。惩罚既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保护被教育者的自尊心,这才是教育意义上的惩罚。但是,“绿领巾”逻辑显然背离了这点。

  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让儿童和少年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促进其健康个性的发展,而不是羞辱学生,这是我们看待“绿领巾”的前提。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就“绿领巾”逻辑来说,显然是属于心灵伤害形式的教育暴力,其虽没有躯体伤害,但造成儿童情感冷漠、个性扭曲,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在儿童的心灵造成更深的创伤。 (朱四倍)

  声音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也很难想象,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纵的“优等生”,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一位16岁的“神童”博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应当做“王者”、“人上人”,且要求并不富裕的父母付全款为他在北京买房,此等表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种单薄教育理念的缺失。(仁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