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库尔勒10月18日电 题:80后“农垦三代”守家人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出生于1980年代的“农垦三代”高艳峰,家在位于尉犁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9连,在深圳等城市打拼了6年后告别海边“苦涩的风沙”,2007年回到大漠之中的家乡至今。
高艳峰很喜欢郑智化的歌曲《水手》,“每个农垦三代都有自己的奋斗历程,这首歌激励着很多人努力奋进”。透过450度的近视镜片,他闪烁着的眼睛略带忧郁,“现在很多同龄人喜欢往外面跑,留下来的可能不到10%了”。
2002年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后,高艳峰和很多向往沿海城市的人一样,前往深圳打工。“我做过电子产品销售,卖过摄影器材,卖过饰品。虽然每年可以存一点点钱,但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中生活并不轻松。”
“在深圳的6年期间,我从没回过家,每年只在春节时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母亲见不到我总是很难过,但父母都尊重我个人的选择”。高艳峰近日对记者说。
2007年回家时,高艳峰发现家乡发生了巨变。“虽然现在家乡发展还比较慢,但毕竟是在发展,并且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付出什么,他们最欣慰的就是我在他们身边”。两年前父亲去世更让他决定留在家里照顾母亲。
然而目前,像高艳峰一样外出打工后又愿意回到家乡团里的同龄人还很少。“有的人觉得在外面没赚到钱回来很没面子。”说到这,他无奈而又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们不理解现在的农工和以前已经有很大的区别,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现在团里最忙的时候,都是雇人干活”。“当然,由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较少,有些年轻人留在这里会觉得整天无所事事,这也是他们离开新疆的一个原因。”
据介绍,以前20多人用两个多月才能采完的棉花,现在用机器一天就能采完。工作效率的提高,使自己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几年,我每年工作时间按每日八小时算累计起来只有两三个月。”
在经过前两年的旱灾后,2010年高艳峰家承包种植的棉花为家里带来19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比2002年他到深圳工作时年收入1万多足足多了十几倍。
“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和家人一起,自在地生活才是美好的”。高艳峰平时除了喜欢在家里上网外,还喜欢骑着摩托车在外面兜风。他说,“现在的交通比以前好多了,我读中学的时候,路还很不好走。”
7月刚到阿勒泰、北屯等地旅游的他,打算今年冬天和家住若羌的女友小师结婚,并到南方暖和的城市旅游。“也许会到海南,如果到台湾的手续更简单一点,希望有一天也能去那里”。“我们现在的生活挺舒适,现在住的砖房比长辈曾住过的地窑、土房好很多,而且团里在建楼房,以后住的还会更好。”
虽然现在缺少一点繁华,但也少了一分噪音。“如果这里的条件更好一点,也许会有更多的人留下来,即使没有,也会有其他地方的人过来”。
谈及未来,高艳峰说,“理想再多,也要一步步去实现。我不会去担忧将来的事,现在要做的是努力工作,用心生活。”(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