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印名片的都爱中石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09/2011 14:15:42   来源:国际在线

  近日,一位自称是中石化内部人士在网上爆料称,2009年中石化河北分公司两人专程到北京一名片店花13万定制500多盒名片,每盒260元。 并附上收据复印件作为佐证。中石化集团对此回应称,网上流传的收据出自下属齐鲁公司,该公司印制名片实际花费5.3万元,相当于96元/盒。(10月9日《京华时报》)

  一盒名片,究竟价值几何,确实是个很难说得清的事情——就譬如一盒月饼,它可以伴上一瓶拉菲或者两支银器,价格和散装称售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别说96元/盒、就是960元/盒,也很难界定是物超所值还是别有猫腻。好在这是一个归于常识的年代——既然“大量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从总经理到办事员的名片,都是非常普通的纸质名片”,而“这种纸质名片每盒价格远低于96元”——那么,中石化齐鲁公司的名片为何如此“高贵”?

  这个问题如何难以回答的话,我们不妨继续梳理一些有悖常理的蛛丝马迹:一者,远在山东的齐鲁公司,即便是出差北京,怎么就想到在北京印名片?作为一家大型央企,内务管理的常识告诉我们,名片不是人人可以自己跑去印的,类似买墨盒、印名片之类的事情,自有相关部门专门负责,即便是总公司“刚刚下发统一标识”,这标识又不是机密,需要在总公司下载了“趁热”印制?二者,中石化齐鲁公司印名片,一下子就选择了京城的知名连锁企业,尽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多元一盒的名片在特种名片中很普通”,但这并不能证明其选择的正义性与正当性——须知,一个私企老板印万元名片和一个央企职员印“96元/盒”的名片对比,后者的取向仍值得公众质疑——尤其是在油品价格居高不下、快涨慢跌的当下。

  华丽的吊灯、珍稀的拉菲,再到暧昧的名片,中石化的行为选择似乎流露出一种一以贯之的惯性与主线。有印名片的网友在新闻后跟帖,“双面彩色,绝对不足20元,量大送货,有需要的联系我”——再后面的跟帖是,“请问返点几何?”我们当然不能以小人之心揣测“96元/盒”的真相,但仍有几个摆得上台面的问题可以直面中石化的名片:“96元/盒”的名片是如何实现央企的成本控制论的?这让中石化“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情何以堪?还记得中石化机关服务中心餐饮处的田海宁先生在批评天价茅台酒事件“违背了中国石化优良传统”时,举例说“我们在备餐的时候,食堂的灯不会全部打开,够用就行。在合理使用食品原料方面,我们也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会分开使用,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而今,“96元/盒”的名片,够省出多少萝卜多少灯啊!

  鬼马的网友总结得很有趣:印名片的都能遇见中石化级的主顾,大家伙儿就都能过上新闻联播式的好日子了。所以说,做名片的都爱中石化。这个结论不能联想——因为作为市场主体。中石化不仅要印名片过日子,柴米油盐呢,饮食起居呢……这名片,还真是一道意味深远的“风景”。(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