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准晶体研究世界领先 比诺奖获得者只晚两三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06/2011 15:07:00   来源:新民晚报

  “应该说,这次是中国科学家离诺奖最近的一次。”昨晚,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传来,沪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兴奋之余也表示:我国的准晶体研究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相同的发现只比谢赫特曼晚了两三年,也对此项学术作出了不小贡献。

  诺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

  1982年4月8日上午,谢赫特曼借助电子显微镜获得一幅晶体衍射图,即日后所确认的“准晶体”。对此,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作出解释:“在准晶体内,我们发现,阿拉伯世界令人着迷的马赛克装饰得以在原子层面复制,即常规图案永远不会重复。”实验室环境下,谢赫特曼率先在铝镁合金中发现准晶体“现象”。

  准晶体研究我国也领先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晶体专家崔勇教授说,事实上,我国准晶体研究也居于世界前列,对国际学界有一定贡献。1985年后,中国在准晶体领域就有所建树。我国已故院士郭可信就通过电子衍射方法,在合金中发现另一种准晶体,此后他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陆续发现了多种不同准晶体合金。遗憾的是,郭院士5年前因病逝世,享年83岁。

  在准晶体被发现30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或创造了各个类型的数百种准晶体。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昌胜教授介绍,人们在俄罗斯矿物样品中发现了自然生成的准晶体,在瑞典所产钢材中也发现了准晶体。

  至于实际应用,诺奖评审委员会说,研究人员正试验把准晶体用于柴油发动机和煎锅等领域。但也有专家认为,准晶体的发现,破除了几百年来关于晶体必须具有周期性,因而不可能存在五重旋转对称的信条。专家坦承,准晶体毕竟是一种“年轻”的物质形式,其理论尚未完善,有关准晶体的组成与结构规律,仍在研究之中。崔勇教授说,我们的化学教科书或许将因为准晶体的研究而做较大的改写。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