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亲历天宫一号模拟仿真发射:感受虚拟火箭升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27/2011 08:45:00   来源:解放军报

  这身“行头”着实惹眼——坦克帽般的头盔,黑色紧身衣,黑色高脚靴,外加一副特制的高尔夫球手套。穿上它,你就可以进入一个新世界——虚拟载人航天发射场。

  天宫一号发射在即,记者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中心,仅用5分钟,就将这身“行头”穿戴整齐。

  “这套衣物布满了感应器,哪怕你动一动手指头,都会在立体显示屏上展现出来,我们称之为‘高沉浸感’……”天宫一号发射任务0号指挥员王军是“虚拟人”技术的主要研发者,介绍起自己的成果一脸自豪。

  果不其然。当仿真系统加电启动,通过数据头盔的立体显示屏,记者进入了一个三维仿真发射场——

  天空,戈壁,青草,蓝白相间的测试厂房,巍巍耸立的发射塔架……记者情不自禁伸开双臂、跳跃数下,眼前竟出现一个“虚拟人”,做着完全相同的动作!

  首先进行的是吊装对接。全长58米的虚拟火箭以水平状态运抵发射场,需要吊装至垂直状态完成对接,而担任指挥员的,正是记者!

  “小车左行1挡,主钩下降3挡……”王军耐心传授着指挥口令,记者“照葫芦画瓢”。起吊、运行……记者好不容易才把虚拟火箭一、二级对接到了一起。

  接下来的是单机装配。此时,记者“变成”了装配操作手。轻手轻脚“跨进”箭体,记者半蹲下来,按照指示装螺丝钉……

  “丁零零……”突然,耳机里传来报警声,屏幕上赫然出现两个红色大字:错误!原来,记者的脚踩到了插头,造成了设备故障。如果是在实际操作中,后果不堪设想。

  “航天无小事,容不得一丝马虎!”接下来的操作,记者反复提醒自己。这时,站在一旁的王军说:“‘虚拟人’技术彻底解决了发射场训练无火箭实装的难题。以前,我们培养一名技术骨干需要一两年,如今只需3个月!”

  模拟仿真最后一个课目是测试发射,相信所有人都想体验一下按“点火”按钮的感觉。系统工程师满足了记者的愿望。当密码代号输入计算机,立体显示屏上瞬间出现了虚拟发控台。

  “关瞄准窗”“箭机复位”“测试断电”……数十个按钮纵横分布,跳变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看来,发控台操作手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按下“点火”按钮那么简单。

  作为外行,记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测试工作。幸好,系统工程师可以任意选取时间段,轻点鼠标后,发射程序直接进入扣人心弦那一刻。

  “10、9、8……”发控台上倒计时钟指向“0”的一刹那,记者赶紧用尽全力按向“点火”按钮,虚拟火箭腾飞而起。(记者 张晓祺 特约记者 俞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