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青岛港集装箱装卸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9/2011 13:46:06   来源:人民日报
青岛港,前湾三期集装箱码头。

  “地中海伊凡娜”安静地停泊在青岛港前湾三期集装箱码头81号泊位,高大的桥吊正在装卸货物。

  “它比航空母舰大多了。”码头操作一大队大队长刘勇说。

  这条长363.57米、高45米多的超级大货轮,吃水15.6米,载重逾13万吨,可搭载11660个标准集装箱,是目前世界重量级货轮中的“第一梯队”。刘勇说,“在咱这码头上,能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货轮。”

  不远处的82号泊位上,304米长的“戴克”号货轮刚刚停稳,系缆工正在系缆,这同样是一艘载重量极大的“巨无霸”。刘勇摊开一张表单,告诉记者,它从伊朗来,经大连至青岛,目的地是上海。

  面孔黝黑的刘勇颇有几分自豪地说,自己已在青岛港工作了26年,每天都能见到大量的货轮从欧洲、美国、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来到这里,又前往世界各地。

  目前,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系缆工将“戴克”号最后几根直径10余厘米的粗缆,合力套在码头粗大的铁桩上,完成了固定轮船工作,等待卸货。湿漉漉的缆绳浸透了世界各大洋的海水。

  很快,沿着与码头平行的铁轨,桥吊开了过来,停靠稳当,开始装卸。一辆辆拖车陆续开了过来,各装上一个集装箱,有序离开。港口有配套的物流设施,会将货物短时内分运到全国各地。

  “货轮大都是各公司租赁的,时间就是金钱,咱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承诺‘10小时完船保班’。”码头上,一名工人告诉记者,从轮船靠岸到装卸集装箱后离港,青岛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承诺能在10小时内完成的港口。

  这个承诺的背后,是许振超等青岛港工人“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先进桥吊技术的支撑,是“振超效率”的打底。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第一。

  许振超,这个初中毕业却闻名世界各大港口的中国工人,除了自己钻研技术,还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在青岛港,这个标语十分醒目。

  刘泽森在青岛港工作了10年,现任装卸班班长。他和工友每人有三样“必备装备”:一个开水杯、一截钢筋、一根安全带,它们一溜摆开放在岸边。天热,装卸工出力出汗多,有时要用钢筋撬重物,工作环境就是水泥、钢筋、轮船和海水。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

  效率、品牌、兑现承诺、贡献,青岛港人用汗水和牺牲换来自豪。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吞吐量迅速增加,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它已成为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世界第七大港,集装箱世界第八大港。2010年,青岛港吞吐量超过3.5亿吨。

  从高逾50米的桥吊俯视港区,码放整齐的各色集装箱一眼望不到头。

  不远处的另一泊位上,一艘写着“COSCO”(中远集团)的货轮正在靠岸,寻找合适的停泊位置,然后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