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渝40度高温催生网民"创造力" 60%未获得高温补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0/2011 18:39:00   来源:新华网

  “躺在床上是红烧,加了席子是铁板烧,下床是清蒸,出门是烧烤,到游泳馆是水煮,回来路上是生煎,到了家里还要回锅……”这条调侃重庆高温天气的段子数日来“火爆”互联网,在各大论坛引起网民跟帖,微博转发次数过万。

  自8月15日以来,重庆出现连晴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始终维持在42℃以上。热浪“烤”验下的重庆市民选择在网上以发幽默段子的方式,调侃高温天气,抒发内心烦躁和无奈情绪。

  酷暑催生网民“创造力”

  进入8月份以来,重庆连晴高温天气持续蔓延,烈日炙烤使得气温屡创新高,特别是15日以来,单日最高气温始终维持在42℃以上,其中17日主城最高气温达42.7℃,创今夏重庆主城最高气温,同时刷新历史同日最高纪录。19日上午,重庆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预计连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这种酷暑天气同时催生了广大网民丰富的“创造力”,不少网民发幽默段子“晒”自己的感受:“有两个陌生人来到重庆,然后他俩熟了”“重庆根本不是火炉,而是一盆煮沸的火锅”“躺在凉席上,感觉自己像是铁板牛柳”“当电风扇变成了电吹风,我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这些调侃或自嘲或讽刺,看似轻松幽默,实际包含市民对高温天气的无奈。在重庆江北区一家私企工作的张颖告诉记者,这些天大家的话题始终离不开高温天气,她还收到很多类似短信,既有本地同事的“惺惺相惜”,也有外地朋友的“感同身受”。

  一些心理专家认为,以调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缓解高温环境下的紧张情绪,有助于舒缓压力、调节情绪,避免出现“情绪中暑”状况。

  另外,“煎鸡蛋”近来成为重庆市民最流行的游戏。从媒体记者到普通网民,手持温度计,到户外打开鸡蛋,全程记录蛋熟的过程并上传到网上,引来一片惊叹。一位网民18日中午12时用红外线温度探测仪,测得当时室外温度为61.7℃,随后敲碎一枚鸡蛋,摊在汽车引擎盖上,不到5分钟,鸡蛋便熟了。

  户外工作者咬牙坚持

  尽管室外烈日炎炎,而对于一些由于工作性质原因必须待在户外的劳动者而言,能做的只有咬牙坚持。

  在江北区大庆村附近一家超市门口,记者见到几名“棒棒”坐在地上,等客人叫他们搬货。

  来自渝北区的赵常成告诉记者,做“棒棒”赚的是辛苦钱,这几天天气太热,人们都不愿意出来,活特别少,有时一天都开不了张。

  谈及高温下干活的艰辛,他坦言,在这么热的天里干活,他也怕中暑。“我们随身带着一个大杯子,里面泡的是老鹰茶,可以消暑降温,热得实在受不了,我们就歇一会喝点茶。”

  除“棒棒”外,快递员每天需骑车穿梭在城市中,辛苦程度更甚。陆德明现年31岁,2009年开始从事快递工作。他告诉记者,这几天送货量与平时持平,每天平均得送二三十件包裹。

  “我们尽量避免中午最热的时候送货。”他说,“这么多活必须得送完,我们只能早出晚归,趁稍微凉快点送货。”

  高温补贴发放参差不齐

  高温环境下坚持工作已属不易,而不少人付出汗水后却无法获得应有的高温补贴,让人更加“闹心”。

  重庆市2007年颁布的《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把高温天气界定为三个标准,即气象台发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37℃以下为一般高温,37℃以上、40℃以下为中度高温,40℃以上则为强度高温。

  办法规定,劳动者应享受高温补贴,其中中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5元至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下按每人每天10元至20元标准发放,具体发放数额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不过,办法虽然早已出台,但一项涉及近1000人的网络调查显示,60%的参与者没有获得补贴,27%的人从不知可获高温补贴,拿到高温补贴的仅9%。另外4%的参与者没有高温补贴,但拿到饮料和防暑药物。

  重庆一家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企业每年在6月至8月间为户外工作者发放高温补贴,每月补贴额平均在500元左右。

  在获得高温补贴的劳动者中,多数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私企,中小私企成为高温补贴扣发“重灾区”。

  在重庆一家小型印刷企业打工的李丽告诉记者,自己从未听说过高温补贴,也不敢向老板索要。

  一些劳动者权益保护人士认为,高温补贴发放不到位,一方面是因为劳动者自身权利意识淡漠,另一方面是因缺乏明确处罚标准,取证难度较大,监管部门难以监督。(刘锴、茆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