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业内人士称中国高铁技术刚刚起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5/2011 14:33:12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引领着“中国制造”从以往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当外界预测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可能“拖累”中国高铁技术出口时,美国、孟加拉、喀麦隆等国的对华高铁合作却仍如期推进。中国高铁在减振降噪、供电、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方面,无疑具有世界领先的自主专利技术。这背后是整体水平迅速提高的中国高端制造业产业群落。

  高端装备制造业去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五个细分行业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着眼点。在外界看来,正当这一产业乘着政策扶持的东风起飞时,高铁故障频发和温州动车事故似乎为其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在内的众多中国经济学家仍然看好高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地位。袁钢明说:“高铁是所有这些高端制造业中最有基础向前迈进、向前发展的产业。高铁只是比普通铁路速度快了,从常速铁路向高铁跨进,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觉得(高端装备制造业)所有这里头其实还是高铁是最容易达到安全控制的目标,因为航空的危险性就更大了,再次是海上,远洋能力还很差,所以说国家最可能做到的,应该还是高铁。”

  近年来,随着武广、郑西、沪宁、京沪等高铁先后投入运营,中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多人次,乘坐高铁成为中国百姓出行的一种重要选择。但今年6月底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以来,不到20天的时间连续出现6次运营故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对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表示过担忧。“我们本来希望这样一个引以为自豪的、非常自信的、号称拥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这样一个高铁技术,想把它推向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想把它推到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我们在这之前是雄心勃勃的,有这样的计划。但是经过这样一个事件的打击,对出口,向国外、向海外推销高铁的技术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

  事实却并非如此:今年1月,中国铁道部与美国GE公司签署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双方就中国南车与美国GE以50%∶50%股权成立合资公司、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带到美国达成共识。据报道,“723”事故后,GE与南车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的合作没有受到影响,双方近期仍在商谈合作细节并积极推进海外项目。

  “723”事故发生六天后,中国首台出口澳洲机车下线。这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交流传动技术的内燃机车首次出口发达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喀麦隆与中国签订1.5亿元人民币的客车销售合同,孟加拉国铁路局也签署合同将采购20列、总金额近6000万美元的中国产动车组。

  事实证明,国际市场并没有因为某次事故而将中国高铁及其所具有的技术优点拒之门外。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研究界认为,“723”事故会促使决策层更加重视安全,有助于中国高铁技术更好地走向国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说:“不会因为一个事故就把中国的高铁事业彻底断送了,因为它可能是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某一个部件、某一个工作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整个体系完全瘫痪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这起事故得到一个调整或者出现新的创新,可能会比过去更加安全、更加稳定。”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7?23”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所致。具体原因是区间信号机遭雷击发生故障,本应显示为红灯却错误显示为绿灯。因此,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在中国高铁产业链中,这一事故对控制系统影响最大。

  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新干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的自尊心。日本媒体借此机会一致批评说,中国高铁有把各国技术拼凑而成的“模仿技术”、“混合技术”的局限性,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予以反对。“我也是参观过(中国)南车,他们在引进德国、日本(技术)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自主发展全部过程的重要部分。这是一个产权的问题,只要咱们把产权的问题搞清楚了,只要把技术在法律文件上做清楚,按照国际法的惯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技术进步第一,更好。”

  但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也的确面临自主产权不足的问题。比如,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仅就自主产权而言,目前港口机械做得很好,但包括高铁在内的其他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磨合。“比如说港口机械这一块确实是经过了国际市场的检验,比如我们的振华港机(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有多少年在国际市场上独领风骚,确实是经受住了考验,但是很多装备制造业还不能这样说。特别是高铁技术应该说刚刚起步,还需要有很长的完善、技术上的磨合。”

  这位学者同时认为,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装备制造业要真正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需要走过很长的历程。“我觉得恐怕要伴随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全过程,这个不是三年五年能够完成的,至少要20-30年。我想(中国高端制造业)还是处于起步到逐渐提升、不断改进我们的竞争力的时期。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在市场需求的导向的刺激下,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无论外界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唱衰”还是“力挺”,事实是,拥有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的中国高端装备产品,客观上将助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并为发达国家提供便利。